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釋放消費潛力 引領“三駕馬車”

  • 發佈時間:2015-11-11 06:27:3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何看待“雙11”網購熱

  主持人:以“雙11”為代表的網購熱形成了一種新的消費現象。去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網上零售額增長近50%。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6.2%。

  對於網上銷售的快速增長,有人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增長點;有人認為“雙11”的火爆是由於消費者壓縮了平時的支出;也有人認為,網購熱抑制了人們到實體店的消費。請問各位是否認同這些觀點?

  郭召芬:網購確實對實體店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從我們的切身感受來説,為了節省時間、節約成本,我們可能直接在網上下單,不再去逛商場了。去年統計局做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有78%的網購是替代實體店消費的,另外的22%則是新增消費,也就是説通過網購這種新業態,産生了新的消費需求。比如説,在原來的流通體制下,三四線城市商業網點的佈局和商品供給無法全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些消費者在網購中的新增需求就比較大,可以從網上買全國甚至買全球。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在網上也有一些新增需求,比如特色農産品和境外商品。“雙11”是電商順應消費者需求創造出來的促銷大集會,滿足了消費者購買物美價廉商品的需求和熱情,對於日常消費有一定的替代性。“雙11”主要滿足了一些可用可不用、或者可以推遲消費的購物需求,那些急需的日常消費並沒有被替代掉。今年“雙11”的戰線拉長了,不再只是一天,可能是三五天,甚至是半個月或更長時間。未來,“雙11”將可能成為一個促銷概念,不只是比拼一天的銷售額。

  許光建:“雙11”是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説明消費是沒有止境的,創新是無處不在的。全中國的老百姓都鉚著勁兒要在這一天下單,這是一種群體效應,大家互相模倣,互相影響,你買我也買。同時,物美價廉的商品確實能夠促進消費,拉動消費。以“雙11”為代表的網上購物狂歡是電商行業值得肯定的創新。這種火爆的現象説明,老百姓不是不想消費,而是想找一個好的渠道、好的方式來消費。其實電子商務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一方面是剛才郭老師提到的三四線城市和廣闊的農村市場還有待開發。我們看到現在不少電商都在積極拓展縣域和農村的消費市場。另一方面電商在生鮮産品、特色産品、服務消費等方面比實體店具有更大的優勢。電商對實體店的替代作用肯定是有的,但也確實拉動了消費。例如圖書、電子設備、海外直郵産品在網上購買更加便利,而服飾、化粧品等則在實體店體驗後購買更合適。作為一種新的消費方式,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電子商務是一個值得密切關注、深入探討的話題。

  如何應對電子商務“攪局者”

  主持人: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消費領域乃至整個經濟運作中一個引人注目的新現象,或者説是個“攪局者”,包括生産、消費、物流、支付、監管、科技創新等諸多環節和領域都被攪入了這樣一個新的佈局之中,誰都不是局外人。各位如何看待這種新的經濟現象?它會帶來哪些新變化,對未來的消費有什麼引領作用?

  楊英傑: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形態,滿足了人們簡單化、便利化生活的需求。消費者已經慢慢適應了這種新的消費習慣,零售企業必須順應這個新的潮流和趨勢。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難以避免,對整個消費結構、生活方式、生産方式都産生了很大的衝擊,但是也創造了很多新的需求。

  郭召芬:目前,網際網路在消費領域應用比較廣泛,比如支付、生活服務、商品購物等。未來,隨著“網際網路+”戰略的深入推進,在生産領域或其他方面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將對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産生更為深遠的影響和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現在説工業4.0也好,中國製造2025也好,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規模化的定制生産,這是與電子商務和支付方式的變化相呼應的,將會帶來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的深刻變革。當前,對於電子商務中的價格欺詐、惡性競爭、假冒偽劣等亂象需要加強監管,著力提升産品品質,打造更多中國品牌。

  許光建:電子商務對消費産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或者説是創造消費,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它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帶來了新的挑戰。比如,電商的價格欺詐和假冒偽劣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政府部門只有深入市場,了解真實的消費情況,才能確保監管到位。再比如,隨著個性化定制越來越普遍,也産生了一系列的問題,消費者定制的商品買回來後是否滿足預期,或者説需求和供給能否匹配,這其中會産生很多糾紛,將考驗市場監管的能力和水準。

  還有支付問題,現在網路支付很便利,微信支付、支付寶轉賬等十分普遍,但也存在風險隱患,如果金融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消費安全就難以保障。電子商務看上去只是消費環節,實際上牽涉經濟運作的很多方面,包括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金融監管、品質監管、價格監管、市場監管等等,政府部門要順勢而為,主動學習電商,了解電商,服務電商。

  如何理解消費的基礎性作用

  主持人:我們都能感受到,無論是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還是即將到來的“雙11”,消費者的消費意願是很強烈的,購買力也很強大。而且,廣大商家使出渾身解數進行促銷,整體的營商環境也在不斷改善。從數據上看,今年前三季度,消費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達到58.4%,持續居“三駕馬車”之首。請問各位怎麼看待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許光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確實在提高,一方面是由於投資和出口的拉動作用有所下降,相對來説,消費的作用就更加凸顯;另一方面,消費結構本身也在不斷優化升級。新型城鎮化的推進、老百姓收入的提高,極大地釋放了中小城市乃至農村居民的生存型、發展型甚至是享受型消費需求。與此同時,人們的消費方式也從過去的模倣型排浪式消費轉為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消費對拉動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更加凸顯。在看到消費持續增長的同時,還要注意到我國的最終消費率和西方國家相比還是偏低的,消費進一步增長的潛力巨大,今後應重點刺激消費增長。可以預見,未來5年,消費的增長速度會更快,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會更大。

  楊英傑:從經濟學理論來講,人類生産的目的是為了消費。投資只是把消費的鏈條拉長了,是為了形成更好的、更高品質的消費。出口同樣如此。經濟增長的目的是滿足消費,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也可以反過來説,如果我們在某個領域消費需求較少,就可以相應減少一些投資。把經濟增長和消費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形成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尤其要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消費由誰來決定?是由我們每個個體,也就是由市場來決定的。生産者要根據老百姓的消費需求,了解市場,並由此決定自己生産什麼,把消費和生産挂起鉤來。正如許老師所説,現在消費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強了,生産環節要主動適應這種新變化,向定制化方向轉型。

  郭召芬: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性力量,也與我們經濟發展的階段有關。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在這個階段,投資率是下降的,消費率是上升的。2014年我國消費率51.4%,連續4年提高。目前國內外的經濟形勢下行壓力較大,需求增長較弱,國內處於“三期疊加”的特殊時期,經濟結構正在進行深度調整,投資的拉動作用不斷放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保持經濟的中高速增長,消費無疑是“三駕馬車”中最持久最穩定的力量,能夠起到經濟增長穩定器的作用。要把這個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必須下功夫滿足消費需求,增強消費能力。當然,在擴大消費的同時,仍然要發揮好投資的重要作用,為消費的長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如何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主持人:當前,要想充分釋放消費力,讓人民群眾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就要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十二五”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5%。除了不斷增加收入之外,促進消費還需要哪些支撐元素?剛剛出爐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引導消費朝著智慧、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這一表述有什麼新亮點?

  楊英傑:要實現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仍需持續不斷地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而收入的增加,需要從生産環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保證大家需要的東西能夠生産出來。因此,從根本上還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不斷完善市場機制,營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形成一個風調雨順的大氣候。如果説市場主體是一棵小草,就要讓他們從好的環境中汲取發展所需的營養。政府塑造出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治生態、經濟生態,新的增長點就會不期而遇地生長出來,人民群眾的收入自然就提高了。

  “十三五”時期,綠色消費將成為一個很大的亮點。最近,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車指標不再進行搖號,直接向所有通過資格審核的申請人配置。這是一個進步,不過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因素仍然有很多。我們需要更多更好的制度設計,來鼓勵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中國的消費潛力無窮,要釋放潛力需要切實改善消費環境、消費制度、消費生態等。

  許光建:促進消費,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至關重要,此外,一些支撐消費的因素也很關鍵。第一就是社保,通過完善社保體系減少人們的後顧之憂,才能讓大家敢於拿出更多的錢來消費。第二是制度創新,房貸、車貸、抵押貸款等金融創新,對改善生活、擴大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幾年,一些電商針對購買力較強的消費者和大學生推出了分期付款和打“白條”等信用服務,將有助於進一步擴大消費規模。第三是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要著力改善升級消費環境,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強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消費的便利性。第四是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我認為這是一個突出的亮點。現在,商品消費的潛力已經釋放得比較充分了,網購雖然火爆,無非是換一個購買方式的問題,綠色、安全、環保的商品還有很大的消費升級空間。服務消費的發展是無止境的,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服務消費所佔的比重會越來越高。下一步,要繼續在安全和品質兩個方面下功夫,提升服務消費的檔次,使其對穩增長髮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郭召芬:消費能力和消費預期是擴大消費的決定性因素,在收入穩定的前提下,如果沒有大規模資金支出的壓力,就可以安心消費。其次,擴大消費,還要有能夠滿足消費需求的商品,比如,消費者需要有機、綠色、智慧、高端的商品,確保這些商品的有效供給,才能有力地促進消費。這幾年中國人的境外消費熱情高漲,就是因為國內的有效供給不足,導致高收入群體的消費外流。國家應當通過制度創新,提高有效供給的生産能力和品質保障能力。再有,要加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近幾年,在電商和物流業發展的推動下,流通環節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得到了改善,但仍是制約消費的重要因素,要通過加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確保生鮮商品或實時性商品及時送到消費者手中。最後,鼓勵線上線下創新,通過創造新的消費模式,促進服務消費的大規模增長,比如洗車到府、廚師到府等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