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聯想通信業務新瓶裝老酒 難破盈利困局

  • 發佈時間:2015-11-10 08:2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距離年底虛擬運營商“大考”不到兩個月,聯想終於發佈了旗下通信品牌,正式入局虛擬運營商業務。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其他虛擬運營商的轉售業務,聯想所發佈的産品之一“懂漫遊”運用了一種與手機綁定的新型業務模式,採用虛擬SIM卡實現上網,不過該業務只能用於聯想品牌的手機,其他手機無法使用。業內人士分析道,虧損運營的虛擬運營商們正在想多種辦法突破利潤困局,雖然聯想“懂漫遊”逃脫了SIM卡轉售的傳統形式,看似新穎,但本質上還是未能擺脫“轉售業務服務主業”的慣有模式。

  聯想首推虛擬SIM卡

  日前,聯想旗下的雲服務業務集團(以下簡稱“聯想雲”)發佈通信運營服務品牌“懂的通信”,正式入局虛擬運營商業務,同時5款通信産品“大白話”、“糖豆兒”、“你懂de”、“我懂de”和“樂漫遊”也正式開啟商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其他虛擬運營商的移動轉售業務模式,聯想推出的“懂漫遊”無需實體SIM卡,就可以在聯想智慧設備上實現全球智慧境外上網服務。據介紹,該産品主要針對中短期的國際商旅人士,只需要在聯想智慧手機上打開“懂漫遊”App,就可以一鍵激活並享受接近於國內資費的上網服務。同時,使用虛擬SIM技術,不會影響智慧手機原有SIM卡的使用。目前,“懂漫遊”服務可支援全球50多個國家及地區使用,先期開通10多個主流國家及地區的服務,即將與最新的聯想智慧手機同步上市。

  對於這項特殊的通信服務,北京商報記者聯繫到聯想雲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懂漫遊”確實與其他通信業務有所不同,該産品不需要實體的SIM卡,是與國外電信運營商進行合作促成的,所用網路並不是國內三大運營商的網路。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在工信部給予移動轉售試用資格的42家企業中,其他企業都是借助實體SIM卡做移動轉售業務,聯想是頭一個採用虛擬SIM卡技術以及與手機綁定模式的企業。

  本質為手機增值服務

  正如上文所提,聯想此次推出的通信業務“即將與最新的聯想智慧手機同步上市”,這再次強調了“懂漫遊”並不能單獨購買,消費者必須在購買聯想手機的前提下才能享受這項業務,這是否算是捆綁銷售呢?

  對此,聯想雲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懂漫遊”借助的是國外運營商的網路,該服務是在硬體之上進行了一定的優化和升級,不僅僅是一個App,還應用了虛擬SIM卡的技術,必須落在硬體設備上才能運用,目前,只有通過聯想手機才能使用這項通信服務。

  關於對捆綁銷售的質疑,該負責人表示,“懂漫遊”一方面是給現有的聯想手機用戶提供增值的服務;另一方面,聯想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給自己的手機設備增加一些賣點,將更多的通信用戶轉化為聯想的手機用戶。

  另外,該負責人補充道,由於技術的局限,暫時只有聯想手機用戶才能享受這項通信服務,但是不排除聯想未來會與其他手機廠商進行相關合作;聯想支援“懂漫遊”的第一款手機産品將於本月中下旬推出。

  通信專家劉啟誠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正如該相關負責人所説,這項通信服務實際上是給聯想的手機産品增加了一些賣點,屬於增值服務。此前,華為也曾推出類似服務進行産品行銷。

  原來,聯想涉足虛擬SIM卡雖然是虛商中頭一家,在手機市場卻並不罕見。早在今年4月,華為就推出一項全新業務——天際通,這項功能可以讓華為P8手機用戶在不插入當地運營商SIM卡的前提下,依照當地的資費使用當地運營商的數據網路,並已經于7月15日正式商用。

  業內人士指出,華為採用這項技術其實是為了給自己的手機産品加分,增加更多賣點,最終目的還是手機銷量的提高,而聯想的目的也不外乎如此。

  聯想手機目前處於巨虧狀態。數據顯示,聯想手機所在的移動業務集團二季度虧損2.92億美元,手機銷量也持續下跌。今年一季度,聯想銷售智慧手機1620萬部,其中摩托羅拉智慧手機銷量下跌31%,僅為590萬部。

  新模式難破盈利困局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聯想推出的上述虛擬運營商模式看似新穎,但是探究其本質,仍然難過盈利大關。通信專家項立剛分析認為,這其實還是一個將通信業務和手機業務結合在一起進行銷售的行為,實質是聯想手機的增值服務,就像蝸牛移動將通信業務和遊戲結合在一起,主業其實還是遊戲。

  據了解,很多虛擬運營商都是利用轉售業務為自身主業增加附加價值。蝸牛移動主打並非通信功能,而是遊戲功能,從手機號碼、免商店、産品服務、手機終端四大方面形成移動遊戲一體化;分享通信在教育行業做“綠手機”,為青少年提供健康上網服務,通過這一應用服務獲利; 京東 和 阿裏 等也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服務品質。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懂漫遊”很難真正作為一個通信服務去吸引用戶。這項業務只有出國才用得到,很少有消費者會因為一項短期的通信服務而專門購買一個手機;另一方面,“懂漫遊”所針對的消費群體數量有限,對於聯想的虛擬運營商業務並不能起到關鍵性的促進作用。

  眼下就是工信部的期末大考,雖有專家認為聯想憑藉基礎硬體和相關業務必定能獲得牌照,但項立剛預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笑到最後的虛擬運營商可能連5家都不到。聯想雖然採用了看似新穎的服務方式,卻依舊沒有逃脫虛擬運營商共同的“轉售業務服務主業”的慣有模式,要想在42家企業中脫穎而出,恐怕還需要探討更加有效的方式。

  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石飛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