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韓“工業之都”蔚山的河流治污故事

  • 發佈時間:2015-11-09 15:3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姬新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通訊:從“死亡之河”到“活力之江”——南韓“工業之都”蔚山的河流治污故事

  新華網北京11月9日電(記者姬新龍)蔚山位於南韓東海岸,1962年被指定為南韓第一個工業區,現在仍是工業重鎮,它的歷史是南韓實現飛躍式發展的縮影。記者日前訪問蔚山,了解了這段輝煌歷史,更有感於當地的河流治污故事。

  晚秋時節,走進這座以汽車、造船、化工企業發達而著稱的城市,城外有剛剛收穫過的農田、遍地的儲油罐和輸油管道,城裏乾淨整潔,空氣清新,樹木營造出斑斕的色彩。

  據蔚山市環境局局長李鎮壁介紹,蔚山既有“近代化的製造者”“工業之都”的榮譽,也曾有過“公害城市”的污名。穿城而過的太和江,是蔚山的母親河,它既見證了蔚山的崛起和繁榮,也曾飽受污染之痛。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工業污水和生活廢水大量流入,各種垃圾大量堆積,河水渾濁,惡臭熏天;河魚死亡,候鳥離去,太和江不再健康,淪為“死亡之河”。上世紀90年代,太和江下游的水質極差,生化需氧量達到11.3PPM(百萬分比濃度),根本無法用作農業用水,人們望而卻步。

  在這一慘澹的現實面前,沒有人再以蔚山是“工業之都”為榮。為治理太和江,市政府收集市民和專家的意見,于2004年發表生態城市宣言,開啟了打造“生命之江”重建生態環境城市的序幕。

  截流污水和廢水是治理的第一步。當地建設了下水處理廠,把流入太和江的污水和廢水逐一截流,同時疏浚8.8公里的污泥帶,清理河道,並確保每天有4萬噸河流生態用水來凈化水質。在太和江的治理中,環境團體、廣大市民和眾多企業齊心協力、積極參與。環境團體和市民積極開展水中、水邊清潔運動,清除過去40年腐爛于河底、惡化水質的水中垃圾,拆除違規設置的鐵樁漁網。企業則積極參與“一公司一河流”活動,營造清潔河流。經過水質改善,太和江水2007年的生化需氧量降至2.0PPM(百萬分比濃度)以下,至今一直保持著一級水資源水準。

  此外,蔚山還在南韓全國率先拆除混凝土河堤,改為植物濕地河堤,並改善全流域水質,將太和江建設成自然型河流,並指定河口地區為生態景觀保護區,為河流的系統保護和管理奠定了基礎。經過徵收私有土地、拆除近400座塑膠大棚、清除3500噸垃圾等大量工程後,一座面積達53萬平方米的太和江大公園竣工。

  蔚山市主管經濟的副市長李泰成告訴記者,整個河流治理歷時12年,總投入高達1萬億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65韓元)。無論是太和江的治理還是其他産業污染的治理,依靠的是有民意支援的政策法規、獎罰分明的操作辦法和不打折扣的切實執行。他認為,蔚山成功治理環境問題的經驗對其他城市的開發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行走在十里竹林、紫芒小溪、花草園區等交融相映的生態文化空間,望著藍天白雲、叢叢鮮花和處處紅葉映襯著不遠處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不禁讓人對這裡獨特的綠色、生機和活力讚嘆不已。

  登上太和江觀景臺,迎面吹來的是清新濕潤的空氣。河水清澈,河岸整潔,不時有遊魚躍出水面,掀起串串漣漪。環境局政策課課長尹永讚告訴記者,目前太和江沿岸生活著900多種動植物,每年有8000多只白鷺夏天來此築巢、約53000隻渡鴉來此過冬。

  在河邊,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攔網前統計回遊鮭魚的雌雄和數量。尹永讚説,鮭魚、鯪魚、水獺等也回到太和江繁衍棲息。鮭魚對水質要求很高,它選擇在這裡産卵,就是對太和江最高的認可。

  南韓朋友説,太和江的“復活”是個奇跡。從蔚山市官員的介紹中可以看出,這一奇跡之所以能夠發生,主要在於觀念的轉變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