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大航企:該重組的是資産還是資源?

  • 發佈時間:2015-11-09 01:31:1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業界出現了國航、南航、東航“三大航”即將進行整合,尤其是國航可能將與南航合併的傳言。儘管國、南兩航在10月22日各自發表公告對此事進行了澄清,聲稱並未收到合併重組的消息—— 但畢竟中車合併重組前南車、北車也發佈過類似的公告,所以這樣的澄清並不足以完全使人釋疑。日前,《南方都市報》發表分析文章,試圖從企業的體量、業務和市場,對國航、南航合併之説做一個理性分析,看看兩航合併究竟有無必要,且有無可能。

  兩大航機隊佔全國總機數一半以上

  先看看國、南兩大航的體量規模。根據2015年半年報數據,南航集團擁有638架飛機,而國航集團則擁有559架飛機。以兩航機隊合計,達1197架之多。

  1197架是個什麼概念?要知道,直到2014年底,中國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在冊架數才不過2370架。若兩航合併,則其機隊將超過中國民航運輸飛機的半數以上。

  所以假設南航與國航這兩個“巨無霸”體量的航空集團合併為一,即將佔有中國民航60%以上的飛機,近60%的運輸週轉量,以及前十大機場中半數機場的市場主導權——這將是一個掌握了市場絕對話語權的行業壟斷集團。若如此一個超大體量的“托拉斯”組織存在,對促進中國民航運輸産業的市場競爭,無疑是弊大於利的。

  全球機隊規模前十美國佔其七

  那麼有人就要問了:近年來,美國航空合併了全美航空,美聯航也並購了美大陸航空,這不都是“巨無霸”級別的結合麼,人家為什麼沒有形成“壟斷”?

  從全球範圍看,截至2014年底,機隊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確實是與全美航空合併之後的美國航空,共擁有967架飛機(不含子公司。按此口徑算,南航以472架名列世界第五;國航以322架排行世界第十)。但合併後的美國航儘管體量龐大,卻仍不足以在美國航空運輸市場上形成國、南兩航合併後的那種壟斷效應。

  這是因為,全球機隊規模前十位,除了中國的南航、東航(以374架排名第七)、國航外,其餘七家全在美國。由於其他航空公司實力均不弱,市場競爭籌碼充分,故重組後的美國航尚不足以對美國國內市場形成壟斷性影響。

  兩航合併無法使效益遞增

  《南方都市報》文章從市場有序和健康競爭的角度,否定了兩航合併的合理性。那麼從經營效益角度來看,又是如何呢?即兩航的合併,能否帶來更大的規模效益呢?

  以與中國面積和市場規模相近的歐洲為例,歐洲傳統的“三大航”英航、法航及漢莎航的機隊規模,都在200—300架之間。即便將法荷航集團抱團算,總量亦不過500余架。再看同處東亞的日韓,全日空、日航、大韓航、國泰航等知名航空公司,機隊數也多在150架左右。

  所以從規模效益而言,南航與國航均已屬“巨無霸”級別的超大航,也並不存在通過整合來提升規模效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對航空公司而言,保持適當的規模固然是必要的,但過大的規模反而容易造成經營風險過度集中,如屢見不鮮的燃油套保虧損、匯兌貶值等實例。

  “三大航”經營資源尚不匹配

  那麼“三大航”究竟有沒有需要整合重組的鏈條或板塊呢?當然是有的,不過亟待整合重組的不是企業資産,而是經營資源——一個是資源的合理匹配;一個是産業鏈條的整合。

  長期以來,中國民航業一直是國家對外貿易補償政策的實際買單者。而隨著國産大型客機的下線投用,中國民航未來還將成為産業扶持政策的實際買單者。但問題也正在於此,飛機購置、航權分配和實際經營這三大板塊,長期以來處於分離甚至是對立的關係,往往就造成機型引進和實際需求不匹配,引進規模與市場增量不匹配,持有機型與航線資源不匹配,購置方式與資本結構不匹配等一系列問題。如近些年,某航引入空客A380這種本當用於洲際樞紐航線的超大機型後,卻因拿不到合適的國際航線而只能執飛國內航線,也造成了巨大的經營虧損。

  當前國內幾大主要航空公司,在體量上都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效益。但在經營資源的配置上,尤其是在機型、航線和時刻的匹配上,卻沒有形成合力,甚至是彼此扯皮。

  “三大航”産業鏈條嚴重受限

  除此之外,國資控股的“三大航”在産業鏈條上嚴重受限,也是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眾所週知,航空運輸業是若干産業鏈條彼此銜接的要樞——如旅遊業、服務業、物流業及其外衍行業,均需要借助航空運輸才能産生效益。但長期以來,國資控股的“三大航”受政策限制,只能局限于主業經營,不能根據自身發展戰略進行相應的産業鏈條延伸,從而在與非國資航空公司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局面——如春秋航空可以拋開中航信系統獨立直銷,從而大大縮減了銷售成本。

  總的來説,從整個航空運輸産業健康發展的角度講,國資控股“三大航”合併的意義不大。但一些經營支脈的重組合併卻頗有商榷的餘地。如包括機票網路直銷在內的IT保障、地面服務、場站建設等。特別是航空貨運一塊,目前尚處於各航各自為戰的初級階段,用於主幹線的專業全貨機機隊規模還不大,而支線分流則完全依賴於客運航線的腹艙載量。這種狀況,不但與中國蓬勃發展的物流産業地位極不相稱,在與國際對手的競爭中亦處於不利地位(如美國聯邦快遞即擁有數百架專業貨機)。

  所以當前民航貨運分支進行合併重組的可能性,或許更大一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