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註冊海水魚類活菌疫苗參展工博會
- 發佈時間:2015-11-06 10:4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上海11月6日訊(記者李治國)學名“大菱鲆”的多寶魚由於肉質鮮嫩而少刺,向來為人所愛,但近年來多地傳出的多寶魚抗生素等化學藥物超標問題,讓很多人開始對食用多寶魚心存芥蒂。不過,令人高興的是,華東理工大學張元興教授團隊此次參展上海工博會的項目成果“大菱鲆遲鈍愛德華氏菌活疫苗(EIBAV1株)”,可望不久之後就能讓我們吃上放心的多寶魚。
據介紹,該疫苗是中國註冊的第一個海水魚類活菌疫苗,也是世界上首個獲得政府許可的針對遲鈍愛德華氏菌的魚用疫苗,對海水養殖中減少和避免使用抗生素、提高水産品和生態安全水準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海水魚類養殖已經進入工業化集約養殖階段,病害威脅是産業發展的瓶頸。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高效疫苗的應用是細菌性病害控制的有效策略,但是,在我國海水養殖業中卻尚無疫苗應用的成功先例,只是單純依靠抗生素防病治病,並且還經常出現超標使用抗生素的問題。這不僅帶來了致病菌的耐藥性問題,同時也給生態環境造成了隱患。
張元興教授團隊研究的愛德華氏菌病就是這樣一種養殖業中最嚴重的細菌性病害。由它引起的腹水病,是海水養殖多寶魚的一種嚴重病害,經常給養殖戶帶來嚴重損失。而且,由於該病原菌寄生在宿主胞內,藥物治療效果差,又可能會連鎖性地引起藥物超標等食品安全問題。
針對這一情況,張元興教授帶領團隊從本世紀初即開始進行研究,歷經10年努力,最終構建了大菱鲆遲鈍愛德華氏菌活疫苗(EIBAV1株)。
“愛德華氏菌有許多菌株。2006年,我們分離鑒定出了高致病性菌株EIB202,解析了全基因組和主要致病機制,然後根據病原基因組的特徵,從眾多菌株中最後精準篩選出了天然弱毒的、免疫性能好的EIBAV1菌株,並把它做成了疫苗。”研究團隊主要骨幹、華東理工大學劉琴教授介紹説。
有了疫苗,又該怎樣給這些活蹦亂跳的傢夥接種疫苗呢?根據劉老師介紹,小魚苗是“泡澡”——由於疫苗都是天然弱毒活菌,需要的時候,只要將魚苗在疫苗配置的水中浸泡3分鐘,魚寶寶就獲得了免疫力。大個頭則要“打針”了——成魚隨水流向前,進入一個狹窄的空間後,連續注射器就會快速給每一條魚打針,打完針後,魚兒前游離開,大規模連續免疫注射就這樣完成了。
愛德華氏菌是北方冷水系魚類中常見的一種致病菌,那麼,這種疫苗對其他魚類是否通用呢?通過對與多寶魚同屬鲆鰈類的牙鲆、半滑舌鰨等魚種的研究,華理科研團隊發現,該疫苗同樣有效。此後,科研人員還將進一步在鲆鰈類之外的大黃魚、海鱸等魚種上進行疫苗適用性研究。
根據已有研究發現,其實,魚類從魚苗長成商品魚的過程中,高致死率魚病一般有3到5種,如果對此有一個整體的免疫計劃,小魚苗健康長成大魚的概率就會大大提升。
“除了做已有疫苗的擴展適應症研究之外,我們還計劃以遲鈍愛德華氏菌為突破口,研製出3到5種針對多寶魚主要疾病的疫苗,組成一個整體的防疫體系,覆蓋多寶魚各個成長階段所需。”張元興教授説。
據張教授介紹,目前,他的團隊正通過和浙江諾倍威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廣東永順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緯勝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企業一起,完善生産線和GMP規程,爭取早日讓疫苗上市銷售。按照他們的設想,在未來的2到3年內,他們的疫苗産品可以覆蓋到全國一半比例的多寶魚養殖中。
“隨著海水養殖魚類疫苗的推廣應用,有望在國內孵化形成一個新興的魚用疫苗産業,減少直至避免使用抗生素,全面提升我國海水魚類農産品的食品安全等級,促進我國傳統海水魚類養殖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張元興教授説,希望他們的研究能夠推動以免疫防治為核心的海水魚類健康養殖新模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