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村站”貼著地跑服務送到身邊

  • 發佈時間:2015-11-06 08:30:5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董文龍

  雲農場、田田圈、淘寶農資……農業網際網路企業、電商在國家倡導的“網際網路+”戰略的大背景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網際網路作為資訊技術手段,如何更好地服務和促進農業發展,卻仍然處在一個探索階段。

  成立於2013年8月的農業網際網路企業“雲農場”在發展的過程中,提出了“覆蓋全産業鏈、貼著地跑”的思路,“農業的多樣性與複雜性,致使在實現農業網際網路的過程中,有很多工作必須下沉至田間地頭一線去發現、去執行、去試錯、去積累。”雲農場執行總裁田豐説。雲農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緊貼農村、農民,將農資、農技、銷售、物流、金融等一系列服務直接送到農民身邊。

  産前:降低農資成本,搭建鄉間物流

  今年年初,小麥返青時節,山東嘉祥縣68歲的老漢曹靈臺惦記著為自家小麥追肥,不少村民推薦他到村頭的雲農場村站去看看,那裏的肥料貨真價實,而且價格比市面上的便宜。在村站,站長曹留德一邊熟練地打開雲農場電商網頁,一邊向曹靈臺介紹:“你看,‘農保姆’在市場上一袋賣100元,我們只賣90元。”曹留德在網上幫曹靈台下了單,第二天,化肥便送到了村站。

  在傳統銷售模式中,農資從廠家到農民手中,要經過層層分銷加價,市面價格比出廠價要高出很多,而且中間環節過多也為假冒偽劣産品留下了空間。而雲農場打通了從廠家直接到農民的通道,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中間環節,“雲農場目前在山東、河南、江蘇等十余個省份建立了數萬個村級服務站,服務土地近3億畝,零距離貼近土地。”雲農場“農資匯”項目部負責人介紹説,“農民可以從這些站點以低於傳統渠道15%-45%的價格購買到正規廠家的農資産品。”

  傳統的農資購買方式,農民往往要開著農用車跑到鎮裏甚至縣裏去購買,非常不方便,如何解決農資購買“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也是農民生産中切實面臨的問題。雲農場為此成立了“鄉間貨的”。

  據“鄉間貨的”項目負責人于輝介紹,“鄉間貨的”是一個農村P2P物流平臺,通過整合農村貨車司機與農民物流需求,構建農村配貨資訊橋梁,形成如滴滴打車一樣的物流平臺,不僅解決了“工業品下鄉、農産品進城”的問題,也盤活了農村貨車司機的物流資源,開創了一場説走就走的致富之旅。農民在網上下單購買的農資從縣裏到鎮裏再到村站的物流就是由這支隊伍承擔的。

  産中:實地測土配肥,扛著化肥進田

  農産品不是工業品,很難實現“標準化”生産,必鬚根據土壤等因素進行因地制宜的生産。“我們建立了縣級配肥站,請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去實地進行測土配方,掌握了大量土壤、水質等地理方面的資訊。”雲農場技術部負責人曹志強説,“在進行實地測土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肥料個性化定制,繼而實現種子、農藥和農業設施的個性化定制。雲農場正是以‘測土到田、配肥到站、配送到點、按需推廣’的原則開展工作,受到了農民的歡迎。”

  在農業生産中,農民在農資使用、病蟲害防治方面往往會有很多問題需要農技專家解答。雲農場為了方便農民獲得農業技術支援,開通了線上向下兩條通道。

  對雲農場的線上農技服務軟體“農技通”,農民只需要下載註冊“農技通”,就可以隨時隨地和農技專家取得聯繫,線上提問可以很快得到專家的解答。記者在“農技通”上看到,用戶“快樂的農夫”提問:“秸稈還田有什麼好處?”剛剛過去一個半小時,中級農藝師王培強回答:“秸稈還田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

  而線上下農技服務方面,雲農場就更能凸顯其“貼著地跑”的理念。“如毛細血管般的‘村站’在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方面優勢明顯。”

  曹志強介紹説,“村站的負責人往往都是當地在農業種植養殖方面有影響力的人物,他們可以就地發揮指導農民的作用。我們還邀請專家去農村培訓,甚至我們的技術人員會拎著農藥、扛著化肥走進田間地頭。”

  産後:幫助對接採購商,讓品質可追溯

  在農産品産後,産品賣難和農産品品質安全問題一直困擾著農民和消費者,如何發揮網際網路在這兩方面的作用,也是農業網際網路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望著自己60畝的成熟無花果,嘉祥縣瞳裏鎮狄家村村民狄宣增卻高興不起來,鮮果批發雖然能賣到10元一斤,但由於缺少銷售渠道,果子賣不出去,有的都爛在了地裏。面對這種情況,雲農場“豐收匯”的負責人宋文婷説:“這種情況我們一般是把農産品的供應資訊放到豐收匯電商平臺上,幫助農民對接採購商。”而對於借助大數據手段更深層次地解決農産品賣難問題,宋文婷分析道:“豐收匯將通過記錄農戶採購農資産品交易情況、採納的種植問題解決方案以及向專家諮詢的問題來收集數據,通過大數據,我們就可以為農産品提供銷售服務,讓對的産品賣給對的採購方,打造成熟的銷售渠道。”

  在農産品品質安全方面,雲農場也做了一些探索。“我們通過引導農場主填寫可信標簽,來建立可信農場,使農産品的生長地址、農場主資訊、農資使用等資訊全程可追溯。”而對大數據如何應用於農産品品質安全,宋文婷分析道:“雲農場依託村站和測土配肥兩條基層服務體系積累農資、農技等大數據,建立《農産品安全模型》,該模型的‘農産品安全指數’可為農場主提供可預期的銷售行情,為消費者提供農産品可信賴的真實資訊。”

  從“村站”到“鄉間貨的”,從“測土到田”到“配肥到站”,從“對接採購商”到“建立成新農場”,雲農場雖然是依託數據和虛擬世界的網際網路企業,但卻將自己的工作實實在在地做在農村裏、土地上,按照農業規律和農民需要做事。正如雲農場創辦人王書平所言:“做農業最忌諱心浮氣躁,無論時代與技術發展到任何地步,農業的根本始終在於紮根于土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