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首推信用消費指數 “異業同盟”應戰網際網路
- 發佈時間:2015-11-05 20:00:4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消息 11月5日,第15場銀行業新聞例行發佈會在京召開。廣發銀行副行長王桂芝在以“廣發信用卡二十週年暨中國信用消費白皮書發佈”為主題的發佈會上表示,網際網路和移動技術的時代對銀行來説是一個競合大於競爭的時代,廣發將擁抱“網際網路+”,通過“異業結盟”的方式實現與網際網路巨頭的優勢互補。
目前,消費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消費支出對GDP貢獻達到60%。在我國城市居民家庭日常生活消費中,信用卡消費佔據絕對主力地位。中國銀行業協會在2015年7月發佈的《中國信用卡産業發展藍皮書(2014)》也顯示,2014年中國信用卡交易總額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經達到58%。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國主要上市銀行的信用卡累計發卡量已超過4.33億張,銀行業整體信用卡授信餘額達到6.4萬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5.6%,在信用卡總量擴容的同時,近五年來卡均消費額以年均兩位數的速度實現了持續較快增長。其中,廣發銀行目前發卡量已超過4000萬張,信貸餘額破2000億元,活躍率高達76.23%,卡均消費2.45萬元,信用卡業務總收入、貸款增長率、單卡收益等指標名列行業前茅。
基於二十年信用卡運營經驗和數千萬持卡數據積累,廣發銀行正式發佈中國信用消費白皮書,並推出國內首個“中國信用消費指數”。廣發銀行開展相關研究,以商業銀行對信用消費市場的分析為契機,引起社會各界對消費市場和民眾信用消費行為的關注,進一步深化創新實踐,共同推動消費增長和升級。“中國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呈整體上升態勢;信用消費市場參與主體多元化、立體化;用戶對安全、私密的要求越來越高。”王桂芝將白皮書歸納於以上方面。
“中國信用消費指數”綜合了宏觀經濟、居民收入、物價、安全性等多維度指標,能夠有效描述我國信用消費意願和狀況。指數顯示,儘管當前整體經濟環境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居民信用消費意願和能力正在穩步上升,我國經濟內生新動力正在不斷增強。
據介紹,本次白皮書調研工作歷時半年,覆蓋了全國20余城市,調查樣本6000份,並基於廣發信用卡數千萬持卡數據分析,訪談了行業機構、消費金融公司、銀行業內數十位資深人士。業內專家評價,該白皮書基於銀行真實數據積累,並創新啟用了宏觀經濟週期壓力測試等手段,其結論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和參考價值。
隨著中國信用消費步入第二十個年頭,越來越多的消費金融公司、網際網路企業加入這一領域,使信用消費市場的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化。以銀行為核心,消費金融公司、網際網路公司為輔助的信用消費市場體系正引導著我國信用消費蓬勃發展,BAT等網際網路巨頭與傳統銀行在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競爭的日趨白熱化,也給傳統信用卡帶來諸多挑戰。
事實上,網上行為的消費痕跡、信用數據等成為信用消費“大數據”的重要來源。通過海量數據進行客戶挖潛,為海量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成為信用消費經營主體競相角逐搶佔的高地。王桂芝指出,廣發銀行“異業結盟”方面走在行業前列,“網際網路+”時代最重要的是資源的互聯互通、參與分享,廣發更注重建立一些外聯以及與網際網路巨頭和行業翹首優勢互補。
廣發銀行在業內率先引入“探針平臺”(PROBE系統平臺),成為國內首家運用該平臺的發卡行。利用“探針”建構龐大的用戶資料,對用戶進行精準的數據畫像,對洞察用戶需求、降低客戶和銀行風險、快速後臺響應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桂芝指出,網際網路和移動技術的時代對銀行來説是一個競合大於競爭的時代,首先,銀行在通過大數據徵信進行風控最集中最有經驗。第二,網際網路移動技術的出現為銀行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且與網際網路企業相比,銀行有風控流程、客戶存量的先天優勢,未來的發展取將決於對市場的反應快慢、人才儲備是否重組、理念先進與否。”王桂芝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