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民意願農民參與農民受益

  • 發佈時間:2015-11-05 05:32:1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燕玉海

  從2013年起,旨在契合農民意願、農民參與為主體、農民受益得實惠的“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在八桂大地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僅僅兩年多的時間,廣西的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空氣更清爽了,農村環境面貌大幅提升,農民群眾精神面貌明顯改觀。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集“老、少、邊、山、窮”于一體的欠發達後發展省區,不僅面臨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挑戰,也面臨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的壓力,特別是近年來農村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大量生活和養殖業垃圾、污水以及農藥化肥廢棄包裝物未能得到有效處理,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廣西從實際情況和群眾需求出發,以清潔鄉村為切入點,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在全區範圍內集中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從2013年開始,用8年時間,通過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和幸福鄉村4個階段的集中推進,從環境衛生整治入手,每個階段開展3個專項活動,集中解決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問題,著力破解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讓廣大農村群眾過上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

  著眼于鄉村環境治理的軟硬體建設,廣西一方面加大投入綠化美化村容村貌等基礎設施,開展“綠色村屯”建設,推進清潔生産、營造綠色生活、發展生態經濟。另一方面創新農村基層治理機制,讓農民成為活動的參與主體,廣大農民朋友的生活習慣改善了,生態環保的觀念貫穿于農業生産活動中,農村的生態環境才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雖然廣西組織了大批幹部下鄉駐村,僅重在引導發動、指導組織、幫助支援,不搞強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攬,活動怎麼搞、搞到什麼程度、搞得好不好,都由群眾説了算。

  廣西是後發展欠發達地區,底子較薄,財力有限,老百姓還不富裕。廣西堅持依靠現有條件和群眾努力,把能辦的事情先辦起來,力爭少花錢多辦事,不花錢也能辦事,甚至辦成了事還有收入。村屯建設儘量因形就勢、就地取材,不走車的鄉間小路和屯內道路儘量採用片石、鵝卵石等當地建材,綠化用的苗木儘量是本地樹種尤其是果樹,既節約建設成本,又突出鄉土特色,還可以帶動鄉村旅遊,增加群眾收入。

  廣西緊扣産業發展,把鄉村建設活動成果轉化為農村發展優勢,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富裕和農村繁榮,讓廣大農民受益得實惠。一是優化了農村産業發展環境。廣西科學整合涉農資金和項目,採取合理支配、捆綁使用、互補實施等辦法,重點推進村屯道路硬化、農田水利建設與清潔生産、農村人畜飲水工程、生態搬遷和種植養殖産業發展。農村環境的改善,帶動了大量産業投資和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涌向農村。2013年和2014年廣西農村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1.8%和16.4%,催生了觀光農業、有機農業、清潔能源、農家樂等一批農村新興業態,促進了鄉村旅遊、現代農業、生態養殖等産業發展。僅廣西22個縣區開展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每年可增加生活污水處理能力1900萬噸。二是推動農業産業轉型升級。廣西把活動開展與保護生態環境、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廣農業清潔生産技術,積極引進現代農業企業,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特色産業基地,培育農産品品牌,推動農業特色産業向專業化生産、規模化經營發展,建成一批面積超萬畝的現代農業示範片區,打造出一批以玉林市“五彩田園”為代表的主題生態産業園區,實現了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涌現出一批專業村屯和特色村屯。三是促進了鄉村休閒旅遊發展。廣西把活動開展與生態文明強區、旅遊強區建設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農村特色農業、山水風光、地域文化等自然景觀和生態資源,開發以生態農業、田園風光、民族風情為賣點的鄉村旅遊,初步形成以重點景區為龍頭、骨幹景點為支撐、“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為基礎的鄉村休閒旅遊業發展格局。去年,廣西新增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示範點4個,新增自治區級四、五星級鄉村旅遊區和農家樂43家,鄉村旅遊總收入大幅增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