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型賽事未必都“燒錢”

  • 發佈時間:2015-11-05 03:29:58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版撰文/本報記者 梁建剛

  F1賽車、NBA季前賽、環球馬術冠軍賽、上海馬拉松……據不完全統計,如今每年上海主辦的國際級賽事已達上百場。

  體育大賽,讓人們的生活更豐富。但也有人質疑:這麼多體育大賽,賺錢的有幾個?賽事規格越高,“燒錢”似乎越多,動輒千萬上億元的投入,少能收回投資,這筆賬該怎麼算?

  日本足球J聯賽的運營體系一直在亞洲享有盛譽,東京又剛剛成功獲得申辦2020年夏季奧運會資格,對體育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聯,會有怎樣的經驗與認識?

  近日,記者赴日本東京採訪,有機會與日本生命基礎研究所的研究員吉本光宏面對面。日本生命基礎研究所是日本最權威的研究調查機構之一,該研究所研究員吉本光宏如今承擔著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調研的重任。對於記者的困惑,吉本光宏坦言:“舉辦大賽,‘燒錢’是必要的,但用更長遠的眼光與方式考量,大型賽事不僅僅在‘燒錢’,它對一座城市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都會産生持續深遠的影響。”

  由奧運而起的經濟奇跡,日本至今受益

  獲得2020年申辦奧運會資格成功後,日本曾做過一項具體測算,認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成功申辦之後,有望直接推動日本經濟每年增長0.5%,奧運會帶來的直接經濟效應約為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72億元),並創造21萬個工作崗位。

  專家的估算並非沒有依據,對於一項大賽來説,對經濟的直接拉動,包括固定資産建設投資、旅遊、酒店餐飲、交通運輸、特許商品銷售等。目前,日本對奧運會的建設投資預計為4000億日元左右,東京都政府估計,奧運將給日本帶來約850萬遊客,酒店、餐飲受益最多,隨後是交通運輸業、出版業、廣播電視業等。還有專家預計,主辦奧運將給日本經濟帶來價值2.96萬億日元的“溢出效應”,這源於奧運激發人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進而拉動相關需求。

  日本對大賽的期待,也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東京曾主辦了1964年夏季奧運會。

  “在1964年奧運會前,日本開通了新幹線,東京建成了首都高速公路網,抽水馬桶開始普及,還建設了許多方便遊客的過街天橋,這些使城市受益至今。”吉本光宏介紹。正是從這屆奧運會起,日本的經濟開始駛上快車道,會後連續6年GNP增長10%,1967年超過英法,1968年超過當時西德,成為當時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日本由奧運而起的經濟奇跡,甚至被經濟學家賦予了一個專有名詞——“東京奧林匹克景氣”。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本對體育大賽一直非常重視,除了申辦奧運,還積極申辦了2019年橄欖球世界盃等國際大賽。日本政府高層更是對奧運會寄予厚望,希望東京奧運會成為推進日本經濟的“觸發劑”,以擺脫持續15年的通縮。日本媒體在評論中認為,日本政府施行的貨幣寬鬆、日元貶值、多管齊下推動日本景氣等方法,都不如申奧成功帶來的成效大。

  體育和體育比賽,不是一回事

  但是,體育活動與經濟運作之間的關聯,需要轉化,許多經濟學的問題,在現實上也不是立竿見影的。

  一個明顯案例是,若單純以經濟學眼光來看1964年東京奧運會,對日本當時的經濟拉動並不大。日本政府當年投資近1兆日元(30億美元),對當時的日本政府來説不啻為天文數字,當時到訪日本的遊客,也只有之前預估的三分之一。

  但是,借助迅速建成的城市基礎設施,新幹線、抽水馬桶與奧運的成功一起,使日本民眾重新樹立起了建設國家的信心,東京由此一躍成為世界最先進的城市之一。“在比賽之外,奧運成為了時代新技術展現的舞臺,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機遇,也是人民對生活産生全新視角的機會。”吉本光宏説,奧運帶來的全新生活,改變了整個國家的看法。

  源自這份歷史經驗,日本各界對體育大賽的價值和意義,有了全新認識。吉本光宏認為,“首先應該從認識上,將體育與體育比賽根本區分開來。以奧林匹克運動會為例,作為當前人類最盛大的體育賽事,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真正意義,是為了將體育運動與文化、教育融合起來,探求創造生活方式。”所以,1993年日本J聯賽成立時,也將聯賽發展的目標,定位於通過體育創造更幸福的國家,而非簡單的職業比賽成績上。

  少有人知的是,在奧林匹克憲章中有這樣一條規定:“OCOG(奧林匹克競技大會組織委員會)要求,至少在奧林匹克村開村到閉村期間,要舉辦文化活動節目。節目內容需提交IOC理事會,並必須事先得到認可。”吉本光宏介紹説,早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開始,文化活動就已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必有的節目,這些文化活動,也因為具有更廣泛的參與性,成為一座城市市民的節日,進而帶給城市更加深遠的影響。

  其實,奧運會的這一理念,早已擴展至其他各項大型賽事。如今,上海每年在F1比賽前,都會舉辦各種車迷簽名會與維修區參觀等活動;NBA季前賽每逢來到上海,主辦方會搞球迷日活動等。從比賽中延伸出來的活動,讓體育迷、讓市民有了廣泛參與的機會,充分感受體育帶來的健康、快樂。在吉本光宏看來,這些遠比比賽本身更值得關注與重視,也是對一座城市更有意義和價值的內容。

  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

  大型賽事對於市民、城市的價值,遠遠超出比賽本身,因此也不能簡單地以“燒錢”多少衡量。

  吉本光宏曾專項對倫敦文化奧林匹克節進行研究。據統計,倫敦的奧運會文化節,自2008年9月開始一直持續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總活動場次超過17萬,前後參與人數多達4340萬人,總預算達1.2662億英鎊。“與運動選手一樣,來自全世界204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多名藝術家,參與了整個節日,舉辦過活動的地點,遍及全國1000多處。”

  “當時,倫敦提出的口號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Once in a lifetime),希望為每一個英國人都提供參加倫敦奧運會的機會,喚起大家對於各種文化共通的創造性,尤其是對年輕人。”吉本光宏説,所以,這些活動也具備了免費、在想像不到的地方舉辦、許多新作品為首次演出等特點。

  讓吉本光宏印象最深的,是一項進行了三年拍攝的藝術作品《Theworld in London》(在倫敦的世界),主辦方利用市中心的購物櫥窗,展示了在倫敦、來自全世界其他204個國家和地區的移民的真實照片,借此對全世界的人民表達敬意,也表現出倫敦的文化包容。

  還有另外一項社區遊戲“男童舞蹈”。在三年中,來自學校、青少年中心、恐學症學生支援中心、少年管教所的2500名孩子參加了活動。據事後調查,93%的孩子因此增加了信心,85%的孩子改善了身體健康狀態,在提高身體協調性、集體行動、溝通交流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大效果。“這正是體育帶來的魔力。”吉本光宏説。

  金錢難以衡量的價值

  正是基於大型賽事對整座城市的價值,東京自此次申奧成功後,就已開始著手面向全社會的綜合性計劃,並希望于2016年裏約奧運會後,即發佈“東京文化項目”計劃,向所有市民傳遞有關奧運精神的資訊。

  作為東京都文化項目探討部會的主席,吉本光宏現在已經開始感受到時間緊迫,“有關文化項目的內容,作為主辦城市的東京都、國家文化廳、奧組委、日本國際交流基金都已行動起來,進行不同層面的研討,希望借此充實相關的文化政策”。

  “目前,日本科學大臣已經提出相關文化項目的目標,希望能從2016年至2020年奧運會期間,有20萬項文化活動,能吸引來自全世界各地5萬名藝術家,讓5000萬人共同參與。”吉本光宏説,整個項目的預算將達到500億日元(相當於33億人民幣)。

  “東京還提出了8項基於文化的戰略目標,計劃一直持續到2025年,其中只有一項與2020年奧運會密切相關。”吉本光宏説,“基於2020年東京奧運會‘發現未來’的申奧口號,我們提出三項基本理念:全員實現自我最佳、多樣性與協調、向未來傳承。我們都相信,藝術文化具有改變世界及未來的力量,因此2020年東京奧運會也應該基於文化藝術活動,建立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藝術文化基礎,在教育、福利和振興地區等社會和城市課題中發揮力量,也使創新産業得到發展,這樣才可能使東京奧運會真正成為創新的、為世界帶來積極改變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體育、藝術,可以成為創造地區活力的起爆劑,通過老年人、殘疾人、男女老少共同參與,可以使一座城市在得到體育、藝術帶來的好處同時,向全世界展現城市的豐富生活。”吉本光宏表示,這是金錢遠遠難以衡量的價值,也真正契合奧林匹克要義的真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