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驅動打造“新常態”核心動力

  • 發佈時間:2015-11-04 01:00: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日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簡稱建議稿)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業內人士認為,創新驅動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核心動力,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能夠在“十三五”時期塑造出經濟增長的新模式,帶動産業升級。

  形勢 傳統增長模式亟待轉型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曾提出,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目前,我國仍是以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有200多種工業産品的産量居世界第一位,主要能源、原材料、消費品和投資品的産量已佔全球産量的1/3到1/2。由於不斷擴張的生産能力超過了市場需求,導致産能過剩,企業設備利用率僅為70%左右。

  與此同時,由於種種原因發達國家又拒絕向外國出售核心技術。“以汽車為例,雖然我國是世界上汽車生産和消費第一大國,但汽車高附加值的關鍵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在産能過剩的表像下掩蓋著的是高新技術産品供給不足及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的實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原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他直言,“現在一般技術差不多都買來了,剩下的核心技術在國際市場上是買不來的。打破外國公司對國際市場的技術壟斷,除了靠自主創新,別無選擇。”

  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11月3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新常態下,最大的挑戰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突破這一難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發展。鄭新立表示,在當前城鄉每人平均收入面臨巨大差距情況下,要想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幾乎是不可能的。他認為,進行體制創新,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新制度,促進技術、資本、人才等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自由流動,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客觀要求。

  接受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也普遍認為,中央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創新是全面的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對於我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已經步入中等收入階段的大國而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必然選擇,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核心動力。只有不斷提升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才有可能突破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勞動力等發展瓶頸,實現全面科學發展。

  核心 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

  建議稿認為,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嚴重,企業效益下滑。

  建議稿還指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推進有特色高水準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鼓勵企業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重視顛覆性技術創新。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陳勁教授表示,隨著創新資源的累計和創新成果的轉化,我國目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從超過50%,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明顯提升,在雙創政策的支援下,我國的電子商務和網際網路應用與創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在載人航太、高速鐵路、高速計算、西電東輸、下一代通信技術等國家重大工程的科技創新已贏得全球矚目。

  專家表示,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就是為了發揮科技在創新中的引領作用。事實上,我國業已具備了創新引領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國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科學論文發表數量、專利申請受理及授權數量穩步增加,已居於世界前列。

  配套 改革體制機制塑造良好環境

  “當前,我國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的投入相對薄弱,而作為推動技術創新主體的企業,雖然目前其研發投入、研發力量、研發成果均已佔全社會的70%以上,但是企業對技術研發的重視程度和投入還很不足。在大中型企業中,有研發和試驗活動的企業所佔比重不到50%,大部分企業仍沒有自己的技術專利。”鄭新立表示,一般來説,在傳統行業,研發經費佔銷售收入的比重應達到3%以上;在高新技術行業,研發經費佔銷售收入的比重應達到10%以上。我國大多數企業尚未達到這一要求。

  “我們現在缺少的不是技術,而是擴大規模生産的資金。以我們自己開發的一套機場設備為例,在産品的開發、設計、價格等方面,我們佔有絕對優勢。但是由於缺少資金沒法産業化和作歐洲認證,導致只能為國外企業‘代工’。”山東鐳澤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顏景川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感慨。

  他透露,“作為輕資産、科技型的初創企業,我們很難從銀行拿到貸款,也很難找到‘情投意合’的投資人,原因是銀行貸款一般都需要這類企業有相匹配的抵質押物,而風險投資者也不願碰週期較長的中小科技型企業。”

  “從整體上來看我國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速度較慢,與推動實施創新驅動國家戰略的緊迫性不相適應。”對此,陳勁直言,除了華為、海爾、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少數優秀的創新型企業,我國創新型企業數量相對不足、品質不高,表現在企業家及科技創新人員對未來産業的發展方向探索不足、對未來産品或服務的定位還不夠清晰、對關鍵核心科技的研發關注不足、對科技創新人才的穩定和培養力度不夠等問題。

  針對創新驅動發展面臨的一些瓶頸,徐紹史在國新辦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第一,我們要把影響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統統清除掉。體制機制改革實際涉及到産權制度、智慧財産權制度、投融資體制機制、收入分配製度、人才引進和培養制度等等,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

  第二是深化政府自身的改革,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政府改革最核心的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這裡包括商事制度改革,這是創新發展的一大任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