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商業街區力拓內需 業內熱議“國際化”

  • 發佈時間:2015-11-03 20:5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重慶11月3日電 (記者 劉賢)“中國市場是最大的零售市場,是最有潛力、活力的市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黃國雄3日在重慶如是表示。

  在中國積極擴大內需的背景下,廣大的市場蛋糕引各方垂涎。以西部直轄市重慶為例,這個有3千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劃分為38個區縣,核心商圈就有30個,其中解放碑商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國際化”是這個大型商圈的目標之一,其燈飾等設計都來自外國公司,“外向型經濟”亦是其引以為傲的特點。

  當天舉行的2015中國(重慶)商業街區行業年會暨第二屆重慶商圈發展峰會上,重慶、北京、上海、天津等中國數十個城市的政府、商業街主管部門“把脈”未來中國商業街發展,“國際化”是高頻詞。

  黃國雄認為國際化是中國未來商業發展八大方向之一。

  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析:中國市場不僅僅是要擴大內需,還需完善供給結構。中國到2020年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那麼商品能不能適應這一水準人們的消費需求?小康社會商品供給體系和服務結構應該以中等收入人群為主,兼顧溫飽型需求。政府應轉變重點,研究如何提高商品供給體系,包括完善機構、提高品質等。

  重慶市以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打開向西開放的大門,積極引進歐洲貨物銷售,解放碑等商圈建起保稅商品展示銷售中心。進口的母嬰用品、日化用品、食品等是當地民眾購物車裏的主力商品。

  黃國雄表示,國外進口商品目前是對中國商品供給結構的有力補充,國外商家在中國市場仍大有可為。

  受重視的不僅有國際化的商品,還有國際化的客流。

  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中國商旅文産業聯盟主任韓健徽説,商業街擴大旅遊購物消費的途徑之一是與境外遊客相結合,打造非常“中國的”旅遊商品,並在旅遊消費模式和體制上儘快與國際接軌,如北京、上海已成為境外遊客購物離境退稅試點城市。

  中共重慶渝中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章琳告訴記者,他們也借鑒台灣的街區、新加坡烏節路、美國第五大道等國家和地區商業名街的理念,曾試圖在當地商業街區融入台灣風情。

  到2020年,重慶主城區規劃建設面積將擴大到120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人口將達700萬。消費需求與日俱增。重慶市商業委員會副主任陳國華透露,當地將提升、續建和新建17個主城核心商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