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東加快改革步伐 2020年省屬企業資産證券化率達70%

  • 發佈時間:2015-11-03 14:59:1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天,廣東省國資委連續召開兩場工作會議——省屬企業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工作會議及省屬企業資本運營工作會議。會上發佈《關於省屬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和《關於加強省屬企業資本運營工作的意見》。

  這兩份重頭文件的出臺表明,今年中央推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頂層設計的“22號文”之後,廣東省屬國企落實改革的系列舉措正加快落地,而發力的突破口首先是“創新驅動”和“資本運營”。其中,尤其令人矚目的是廣東省國資委制定的廣東省屬企業資本運營3至5年目標以及相關政策措施。

  據了解,廣東省國資委提出,至2020年競爭性主營業務資産基本體現為上市公司股權;至2017年,廣東省屬企業證券化資産將達近1萬億元,扣除公共性特點較為突出的高速公路、鐵路資産後,資産證券化率達到60%;至2020年,資産證券化率達到70%。

  2020年目標:

  省屬企業上市公司達30家

  廣東省國資委以問題為導向,以提高資産證券化率為核心,制定了廣東省屬企業資本運營3到5年工作目標和措施。

  其中,工作目標是:

  一是實現管資本為主模式。至2020年,競爭性主營業務資産基本體現為上市公司股權,國有資本的流動性顯著提高,實現資本的有序進退和佈局優化,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

  二是提高資産證券化率。至2017年,省屬企業證券化資産近1萬億元,扣除公共性特點較為突出的高速公路、鐵路資産後,資産證券化率達到60%;至2020年,資産證券化率達到70%。

  三是佈局境內多層次資本市場。至2017年,比2014年底新增上市公司7到8家;至2020年,比2014年底新增上市公司12到14家,力爭上市公司總數達到30家;每家省屬企業至少控股1家上市公司。至2020年,80%的基礎型、資源型等傳統骨幹企業主營業務實現主機板上市;60%的創新型、科技型等新興産業企業實現中小板、創業板或戰略新興産業板上市;有上市願景但暫不具備成熟條件的,全部在新三板或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

  四是加快整體上市。至2017年,實現食品類、能源類、工程類等2到3家省屬企業整體上市,實現礦産、環保、資訊等競爭性行業企業主營業務整體上市;至2020年,實現5到7家省屬企業整體上市,競爭性行業企業主營業務基本實現整體上市。

  五是打造千億市值上市公司。至2017年,控股基礎類、文化類、電子類等3家市值超500億元、主業突出的上市公司,控股能源類、資源類、金融類、控股類等3到4家市值超1000億元、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國際化上市公司;至2020年,控股市值超500億元和超1000億元的上市公司各5家。

  四大舉措推進資本運營

  如何達到上述目標?廣東省國資委提出的主要工作措施是:一是推動整體上市。第一,要求集團優質資産較多、整體上市沒有實質性障礙,或存在有整體上市公開承諾、與上市公司同業競爭、關聯交易不規範等突出問題的省屬企業,加快推進整體上市。第二,暫不具備條件的省屬企業,應加快將非主業、非經營性、低效或無效資産剝離至國資委新設或指定的資産處置平臺,剝離資産至少具備覆蓋離退休人員安置費用、歷史遺留問題解決費用的穩定收入來源。第三,資産剝離後達到上市條件且已擁有上市公司的省屬企業,可通過定增、換股等方式注入資産,實現整體上市。第四,具備整體上市條件的省屬企業,鼓勵上市公司探索法律法規允許的股權激勵方式引入集團經營班子持股。股權激勵以整體上市工作為業績目標,且行權後鎖定期不得少於3年。

  二是加大力度整合內外資源。第一,加快內部整合。省屬企業要依託上市公司加快內部重組和同業整合。按照“成熟一個,注入一個”的要求,通過上市公司增發股份、現金購買、股權置換等方式加快整合內部同業企業以及同類業務。第二,支援省屬企業或上市公司,圍繞上市公司主業加大並購力度,收購産業鏈高端資産,佈局戰略新興産業。鼓勵設立産業並購基金專門用於産業並購。第三,省屬企業可根據發展戰略,通過協議受讓、大宗交易、在一級半或二級市場投資等方式參股、收購上市公司,加速産業資源與資本市場的對接。

  三是發揮資本運營平臺作用。吸引産業、資本、技術等資源向省屬新興産業集中;參股、控股上市公司,為省屬企業産業鎖定殼資源。整合省屬企業現有類金融資源,發揮集聚功能和協同效應;利用省屬企業資産和業務資源,適時參股、控股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金融機構,打造省屬金融控股板塊,為産業的轉型升級提供金融支撐。土地儲備比較多的省屬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立土地融資平臺。

  四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第一,鼓勵省屬企業引進在證券、基金、創投等領域取得出色業績,享有一定市場知名度的資本運營人才,引進人才由董事會按市場化原則確定薪酬。第二,實施基礎人才培養工程。省國資委及省屬企業定期組織資本運營培訓,加強上市、並購、重組等方面的學習,並通過具體項目的鍛鍊培養一批資本運營人才。第三,建立董事會秘書定期交流機制或平臺,加強董事會秘書的學習、交流和管理。第四,加大獎勵力度。對成績突出的資本運營團隊、人才予以獎勵。

  上市公司為何連連停牌?

  去年以來,在廣東省國資委統籌部署下,廣東省屬企業圍繞旗下上市平臺開展産業並購重組勢頭良好,旗下上市公司連連停牌,引發市場投資者高度關注。從這些停牌公司的情況看,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四種情況:

  一是利用上市平臺推動並購重組做強主業。廣業公司控股上市公司貴糖股份增發約6億元,實現雲硫集團硫鐵礦主業上市;宏大爆破增發約50億,重組並購民爆、礦山工程資産;粵電集團控股上市公司粵電力募集資金約50億,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交通集團控股上市公司粵高速增發約44億,購買路橋資産,引入復星、保利等戰略投資者;廣晟公司45億元全面要約收購澳洲上市公司泛澳;風華高科約6億並購珠海奈電科技;廣新集團控股上市公司省廣股份增發約25億,並購廣告公司做産業整合;廣新集團控股上市公司星湖科技、商貿集團控股上市公司廣弘控股等正停牌謀劃重組。以上項目涉及金額合計超300億元。

  二是著眼産業對接佈局資本市場。利用A股市場調整出現機會,廣晟公司繼2014年並購國星光電後,收購佛山上市公司佛山照明;廣新集團增持、控股東莞上市公司生益科技

  三是強化上市公司長效激勵機制。廣新集團佛塑科技推出9.67萬股的首期股票期權激勵;省廣股份股權激勵計劃推出903.30萬份股票期權;航運集團珠江船務推出1035萬份股票期權;廣新集團興發鋁業等境內外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正在謀劃中。

  四是積極提高資産證券化率。第一,探索推進整體上市。啟動了建工集團仲介結構的招投標,産權交易集團、聯合電子收費等企業整體上市的論證。第二,有序推進市場競爭力較強的主營業務上市。其中,建工集團華隧股份、廣新集團廣新資訊和國義招標已引入國資發展資金,廣物汽貿已完成股份改造,廣業環保水務已完成資産內部整合。第三,加大對接新三板力度,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公司建立了工作對接機制。2015年,預計約20家企業提交掛牌申請。

  目前:

  證券化率

  不足50%

  據了解,目前廣東省屬企業的産業基礎比較薄弱,主要體現在産業結構較落後,業務偏傳統,資産中公益性質佔比較重,既缺乏高端製造業作為工業基礎,又缺乏網際網路、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作為推動力。近年來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發展情況並不樂觀。省屬企業的資本運營效率也普遍較低,資産證券化率仍不足50%,部分上市公司的資本運營手段比較單一。因此,廣東省屬企業要想優化産業佈局,實現轉型升級,必須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提高資本的效率和價值。(嚴麗梅?唐珩)

  嚴麗梅、唐珩

  嚴麗梅、唐珩

  嚴麗梅、唐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