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製造業“雙降” 機構減至51271家
- 發佈時間:2015-11-03 14:11:4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京津冀協同發展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任務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市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今天發佈的2014年度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製造業機構共有51271家,比2000年降低14.3%;在産業中所佔比重為3.8%,相比2000年下降2.1%。雖然北京總體城市空間格局有所優化,但壓力仍然較大,核心區和拓展區仍然集中了大量的人口與産業,中心城區的功能和人口疏解任務仍面臨較大壓力。
就業人口中心城區高度集中
從組織機構代碼數據可以看出,北京市的組織機構及就業人口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區。2013年北京市産業的機構實有人數分佈最密集的區縣是海澱區、朝陽區和西城區,其次是東城區、豐台區和通州區,分佈較少的是延慶、密雲、平谷、門頭溝和房山這幾個區縣。
其中,服務業主要集中于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和海澱區,從業人口空間分佈發展趨勢為,以中關村、CBD和金融街三個中心為核心向周邊地區擴散。但是,這種擴散範圍十分有限,並未超出中心城區的範圍,組織機構和就業人口在中心城區高度集中而帶來的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問題依然嚴峻。
北京製造業出現“雙降”
2011年到2014年,北京市製造業機構數量和在産業中佔比均出現下降趨勢。傳統製造業中,食品製造業、專業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和傢具製造業近幾年機構數量均呈現下降趨勢。2014年,通用設備製造業和專業設備製造業機構數量比上年分別下降27%和26%,下降比例最大。
2000年到2014年,由於發展建設過程中存在污染等問題,北京市電腦電子設備製造業機構數量大幅減少,截止到2014年底,城市功能拓展區的電腦電子設備製造業機構數減少了近一半。
北京市“十一五”、“十二五”規劃強調要走技術含量高的道路,推動高技術製造業的發展,低端製造業逐漸撤離出北京,製造業機構數量變化從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一變化。
高技術産業海淀仍具優勢
高技術産業涵蓋醫藥製造業、航空航太器及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電腦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五個行業。
京津冀區域高技術産業主要分佈在北京市的海澱區、朝陽區、大興區,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長安區,廊坊市廣陽區,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青區、津南區、南開區。其中北京市海澱區高技術産業實有人數佔京津冀高技術産業實有總人數的11.6%,優勢明顯。與2000年相比,天津市和河北省局部區縣高技術産業增長明顯,高技術産業在京津冀地區的分佈有擴散的趨勢。可以看出,近年來京津冀地區高技術産業,以北京市海澱區為核心,京津冀多地積極推進的態勢已經初步形成。
文創産業逐漸向津冀擴展
2000年以來,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機構數量大幅增加,增長速度最快的是位於海淀、朝陽、豐臺、石景山的城市功能拓展區。2014年城市功能拓展區的文化創意産業機構數量達到123387家,佔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機構數量的6成以上。
2014年京津冀文化創意産業主要集中在北京市的海澱區、朝陽區,其次是天津市的大港區、靜海縣。其中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機構數量佔京津冀文化創意産業機構總數的60.1%,相比2000年的77.2%佔比有所下降,但優勢依然明顯。與2000年相比,天津市和河北省文化創意機構數量增長明顯,其在京津冀文化創意産業機構總數中的佔比分別達到14.4%和25.5%。
汽車製造業多點開花
2014年京津冀汽車製造業主要集中分佈在河北保定市的南市區和定州市,天津市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西青區,北京市的順義區。其中保定市集中了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為代表的國産汽車製造企業,順義區集聚了以北京現代為代表的汽車製造企業,濱海新區和西青區集中了天津一汽為代表的汽車製造企業。
京津冀地區汽車製造業分佈從2000年到2014年經歷了一個由集中在幾個重點區縣,往外逐漸擴散的過程,而且汽車製造業最集中的地區也發生了變化,如2000年北京市的豐臺、朝陽區是汽車企業最集中的地區,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産業政策的調整,這些企業逐漸向順義、平谷等城市週邊遷移。可以看出,汽車製造業在京津冀範圍內由原來的集中分佈,發展到現在的多點開花。
專家視角
非首都功能疏解
仍面臨壓力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
副院長劉俊華
當前,北京人口過度膨脹,霧霾天氣頻現,交通日益擁堵,房價持續高漲,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過多的非首都功能,特大城市病的各種症狀日益凸顯。
北京的問題是人口過多帶來的,其實深層次上是功能太多帶來的。因此,當前北京疏解人口的關鍵舉措就在於通過疏解城市功能來優化城市佈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中疏解城市功能、優化城市佈局、分流城區人口。把天津、河北作為城市功能的疏解地,逐步形成京津冀地區完善的城市體系,緩解北京人口過於集中、資源環境承載力不足的問題,促進京、津、冀均衡發展。
綜合考慮與首都功能定位和核心功能緊密關係及疏解難易程度,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重點範圍包括:非服務經濟、知識經濟、總部經濟和綠色經濟為核心的一般性産業,特別是“用水多、用電多、用地多、用人多”高消耗産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等部分第三産業,包括農副産品、基礎原料等大宗商品的區域性倉儲物流基地,服裝、小商品、建材等區域性産業專業市場以及勞動力密集支撐的後臺服務和部分新興服務業;部分教育、醫療、培訓機構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楊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