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院受美日影響 不會對中國南海利益具實質作用
- 發佈時間:2015-10-31 07:02:00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2013年,菲律賓單方面將南海爭端提交國際海洋法法庭,庭長柳井俊二隨後提名任命5名法官擔任仲裁員,大都是西方人士。中國海洋問題學者劉鋒3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深受美國與日本的影響。此外,菲律賓在訴訟過程中聘請了多名擅長國際領土爭端的美國律師。而中國則因秉承“不參與、不接受”的立場,對法庭所能施加的影響相對有限。這意味著明年的最終仲裁結果也可能對中國不利。
這次裁決出爐的時間也頗為微妙。27日,美國“拉森”號導彈驅逐艦闖入我南沙島礁12海裏以內,南海問題再次急劇升溫。一名一直在密切跟蹤南海仲裁案進程的中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仲裁庭是否擁有管轄權的仲裁結果原計劃是12月底出,或者11月中旬出,結果這麼快就公佈了。“美軍行動和這個裁決一前一後,明顯像約好的”。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鬱志榮30日對《環球時報》説,南海仲裁的實質是菲律賓與美國聯手搞的“政治遊戲”,儘管此次海牙常設仲裁法院做出裁決與此前美軍艦巡航南海可能並無直接聯繫,但從實際效果上來看,美國與菲律賓卻藉此得以在南海問題上“一手硬、一手軟”地對中國進行聯合施壓。
不過,無論菲律賓、美國怎麼算計,國際仲裁除了讓中國難堪,並不會有任何實際效果。美國《國際商務時報》評論説,和軍事對峙不一樣,中國可以很容易地對仲裁案件視而不見,至少拒絕參與。對中國來説,菲律賓提請國際法庭強制仲裁,並不是軍事事件,儘管中國對任何海上挑戰都悄悄做好準備。“德國之聲”今年8月曾就此採訪波恩大學國際法專家塔爾蒙。他表示,對裁定結果不要有過高期待。從原則上説,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某爭議方從仲裁法庭的管轄權排除出的某部分爭議可以進入調解程式。“不過,在我看來,南海仲裁案不具這種可能性。因為調解程式的前提是,相關爭議是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後才發生,而南海爭議遠在該文件生效前很久便已存在。”
劉鋒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早在2006年,中國政府就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規定提交了排除性聲明,將涉及海洋劃界、歷史性所有權等爭端排除在包括仲裁在內的強制爭端解決程式之外。因此,中國拒絕接受此裁決有著充分的法理依據。劉鋒説,海牙常設仲裁法院做出這個裁決之後,菲律賓等國可能會借此對中國施壓,繼續在南海問題上挑事並在國際社會上抹黑中國,但不會對中國在南海的利益産生實質影響,中國更不會因此而在南海主權問題上有所退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30日下午在記者會上就南海仲裁案再次做出回應。他表示,作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中國堅決反對濫用《公約》強制爭端解決機制的行徑,呼籲各方共同努力,維護《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中國敦促菲律賓遵守自己的承諾,尊重中國依據國際法享有的權利,改弦易轍,回到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南海有關爭端的正確道路上來。“這才是正道,才是陽關大道。”
【環球時報駐菲律賓、美國、日本、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付強 李勇 李珍 青木 白雲怡 魏輝】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