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華夏大地上的進化史詩

  • 發佈時間:2015-10-31 01:30:4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你了解史前時代的動物嗎?”“當然!恐龍、蛇頸龍、猛犸象……”不光理工男和科學控們略知一二,普通人對這些古老而神秘的動物也並非一無所知。《侏羅紀公園》《金剛》《冰河世紀》等一部部熱賣電影,加上探索頻道各種製作精良的紀錄片,早已在大眾的頭腦中刻畫了一幅幅細緻而生動的史前動物畫卷。

  然而,我們經常接觸到的古生物知識主要來自西方學者的研究:霸王龍是北美洲的物種;猛犸象的遺骨主要出自阿拉斯加和俄羅斯的凍土層。而在整個脊椎動物的演化過程中,不管從時間還是空間維度來説,它們都只是滄海一粟。在我們腳下的這片黃土地上,五千年文明之前的之前,同樣進行著一場精彩紛呈、驚心動魄、無比艱辛的偉大旅程:從第一條魚在水中滑動雙鰭,到第一個人用雙手使用石器,生命不斷從卑微走向完善,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如果你對這場偉大的生命旅程感興趣,對其中出現的“中國面孔”和“華夏故事”感興趣,請翻開這本《征程——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跨國組成的學科團隊,原本他們只想出一本中國古脊椎動物珍貴化石的圖冊,但在編輯的提議下,他們將這些化石資料整理成序,按照地質時代分期的先後,挑出中國各地的十五個古生物化石種群進行詳細介紹,這就形成了一部中國脊椎動物進化編年史。為了對演化過程中的關鍵節點有所説明,他們又在這部編年史中穿插了九個專章,特別介紹了一些“重大事件”,比如由水生向陸生的演進、哺乳動物的出現等等。

  正如作者所言,完整的化石不僅是大自然贈予的珍貴禮物,亦是古生物學研究最直接最基本的材料。不管是雲南出土的“第一條魚”——耳材村海口魚;還是寧夏中寧生物群的第一批陸生動物“潘氏中國螈”;還有聞名世界的直立人“北京人”,當本書描述這些進化史上的“明星”並以此推斷中國脊椎動物演進的步驟和年代時,都同時配有精美豐富的化石圖片以及古生物復原圖。

  中國古生物研究中一些重要新成果也通過對特殊化石樣本的介紹向讀者娓娓道來:熱河生物群的特殊地層條件使不少恐龍的皮膚軟組織得以保存為化石,上面清晰地顯示出羽毛的痕跡。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羽毛化石中還含有現代鳥類羽毛中能體現豐富色澤的“黑素體”。由此可知,在中國白堊紀早期的恐龍家族中,有不少成員都身披顏色艷麗的羽毛,作者還特地描述了一種名為“華麗羽王龍”的恐龍:從種屬上來説它是霸王龍的近親,儘管也有暴龍科典型的巨口獠牙、發達的後腿和短小的前肢,但它卻不是《侏羅紀公園》中皮膚暗灰、狀如蜥蜴的模樣,相反由於身上覆蓋著五顏六色的絲狀絨毛,它更類似于一隻巨大的鴕鳥。這種對恐龍形象的嶄新描述是中國古脊椎動物研究的最新也是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除此之外,像寒武紀澄江生物群的發現、鳥類始祖——聖賢孔子鳥的描述……這些不為大眾熟悉但在科學史上卻赫赫有名的“中國成就”都在本書中有所介紹。

  正像書名所包含的意味那樣,本書在講述化石所代表的進化故事時,對於化石發掘與研究過程中的傳奇經歷也多有講述。

  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1942年裏,英國古生物學家沃特森與中國古脊椎動物研究的先驅楊鐘健合作,對雲南祿豐組的動物化石進行研究並取得突破性進展,在一篇題為《二疊紀與三疊紀的四足動物》的文章中,沃特森寫下了一段特殊的評論:“此時此刻,我想向這個國家對學術的興趣表達深深的敬意,因為在戰爭的第五年,國土大部分被侵略者強佔的時候,政府還能支援化石爬行類研究這樣超脫局外的科研工作。”事實上,這份敬意與其説是獻給政府,不如説是對楊鐘健本人的讚美,或者説是對在戰火紛飛的國土上不畏艱險地搶救珍貴化石資料的研究人員勇敢精神的推崇。

  直到今天,儘管一切都大有改觀,我們仍能看到一批櫛風沐雨的野外科考人員,默默無聞地搜尋著中華大地上的生命傳奇。當你翻看《征程》,慨嘆生命之旅的精彩與艱辛時,請不要忘記那些平凡而又偉大的科學家,是他們為我們揭開了史前動物的神秘面紗,讓我們因這些古老的生命在地球上譜寫的悲壯史詩而震撼,並由衷地對生命所迸發出的強大力量産生敬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