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運營商“偷流量”你願意相信誰?

  • 發佈時間:2015-10-30 02:31:16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觀點交鋒

  事件的“進展”就此卡住,雙方都拿不出能讓對方信服的證據。在這樣的情況下,通常會出現“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這種現象。這種感性,常常會干擾真正的理性判斷。

  昨日,微網志上關於“運營商偷流量”的話題又燃了起來。起因在於一個人在微網志上説,自己出國了,換了外國的卡,但中移動的流量還在跑。她對中移動喊話説,流量不清零這件事“玩不起就別玩”,偷流量時“能不能別找一個經常出國的人偷”。這一消息引起許多人的轉發,包括各家媒體。

  中移動昨日也發了微網志,澄清説“中國移動計費系統有著嚴格的檢查校驗機制,通過了各級主管部門和獨立第三方的反覆測試,其計費精確可信。”在澄清之外,中移動還不斷發微網志給網友“科普”流量的相關知識,告訴大家流量如何計算,iOS設置不當會跑流量等等。

  不過,中移動的“自證”並沒有得到太多的認可。這幾條微網志下面的數千條評論多數都是懷疑聲甚至是罵聲。

  現在的現狀是,很多網友不相信運營商的辯解,他們確信運營商肯定偷了流量,而運營商拿不出能讓這些人信服的證據,證明自己沒有偷流量。

  同時,認為運營商偷了流量的人,也拿不出確切的證據來證明運營商偷了流量。那位説“出國被偷流量”的朋友,她的證據也存在瑕疵。她用以證明被偷流量的圖來自第三方軟體,一位通訊業的專家就此質疑:雖然這位網友拿下了移動SIM卡,換上了西班牙當地的SIM卡,但第三方軟體統計的是手機的流量,不分中移動的流量還是西班牙電信運營商的流量。

  事件的“進展”就此卡住,雙方都拿不出能讓對方信服的證據。於是,事件的真相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判斷。在這樣的情況下,通常會出現“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這種現象。

  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在《哈佛幸福課》裏舉過一個例子。在影片《卡薩布蘭卡》的結尾,伊爾莎在丈夫和情人之間難以取捨,她最後選擇了丈夫。她的情人説,會在余生中感受到“這種遺憾”。但實際上不管伊爾莎做出哪種選擇,她都會用自己的余生,為自己做出的這種選擇進行辯護,同時會尋找理由,為自己沒有做出另一種選擇感到慶倖。

  一個人相信一件事,不一定是他真的相信,很可能只因為他願意相信。

  回到“運營商偷流量”這個話題上,包括筆者在內,看到這樣的話題,感性上的第一反應就是運營商太黑了。這種感性,常常會干擾真正的理性判斷。就像前段時間“女學生扶老太太被訛”,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相信女學生,其中部分人至今仍相信女學生是被冤枉的。這種現象的産生源於多種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運營商”和“倒地老人”過往的形象不佳。記憶會讓人自動為他們貼上標簽,人們不願意再去相信這些有過不佳記錄的公司或群體,也不接受他們的辯解。

  在“運營商偷流量”這件事上,多數網友願意相信的真相是哪個?答案不言而喻。這正是運營商的問題所在。無論這件事的真相是什麼,運營商都已經輸在起跑線上,而原因正在於他們過去做過的一些事讓人印象不佳。

  □韓默(財經評論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