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界政協委員建言:加大對中小銀行扶持力度

  • 發佈時間:2015-10-29 14:04: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北京10月29日電(薛白)10月28日,“促進中小銀行健康發展”座談會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辦。部分金融界的全國政協委員,以及相關部委、中小企業代表及專家學者等近百人參加了本次會議。與會人士呼籲加大對中小銀行扶持力度,給予中小銀行差異化政策支援。

  給予中小銀行差異化的政策環境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指出,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時期,數千萬小微企業是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而中小銀行是服務小微企業的主力軍,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閆冰竹引用相關數據表示,中小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佔比遠高於銀行業的平均水準,中小銀行平均每個網點的貸款支援小微客戶數量普遍是銀行業平均水準的五倍以上,有相當一批中小銀行80%以上的貸款發給了中小微企業。“可以説,支援中小銀行就是支援中小微企業。”

  他認為,目前中小銀行面臨業務準入等方面的政策限制,以“出身定終身”的監管分類標準,帶來了不同的市場準入和引進一些業務限制,降低了市場競爭的活力,不利於中小銀行市場化的發展。從外在環境上,很多大型企業還不允許在中小銀行開戶,一些業務還不允許中小銀行開展。比如,對存款偏離度考核“一刀切”制定3%的標準,在存款保險費率方面也沒體現出大小銀行之間的差異。從稅收負擔看,目前大、中、小銀行稅率沒有任何差別,而中小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三農發展以及普惠金融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投入較多、風險較大,但很少能享受到稅收優惠,這些方面的政策限制,制約了中小銀行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賈康認為,促進中小銀行發展的稅收政策可重點考慮區別稅率設計和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等方案。“結合金融業的‘營改增’,可以對中小銀行給予有別於大銀行的區別稅率設計,包括比照‘小規模納稅人’的簡易方案;對中小銀行在企業所得稅上給予低稅率,比照實體經濟部門的辦法特別處理”,他建議。

  拓寬中小銀行資本市場上市募資渠道

  全國政協委員、建設銀行原監事長謝渡揚提出建議,應允許和組織一批中小銀行在A股主機板上市;對有意願到香港和海外市場上市的予以積極支援和輔導;研究推動小型銀行在中小板和新三板上市的可能,並配套相關政策。對中小銀行通過發行次級債券補充附屬資本,從政策上給予支援和照顧。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曙光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中小銀行尤其是農村金融機構要加強資本運作的力度,充分利用國內資本市場,利用好上市融資機會,充分利用對外參股、控股的機會,改善資本結構,通過資本運作吸收更多資金,壯大實力。

  “中小銀行到外地不一定非要重新設立分行,我們如果跟當地優秀的金融機構互相參股、控股、進行有效的兼併、收購,這些形式可能比自己重設一個新機構成本要低,在地化程度更高”,他建議。

  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關係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石軍認為,工業經濟是國民經濟之本,只有固本,才能強國;金融經濟是工業經濟的血液,只有源源不斷地為工業輸血,才能固工業之本。

  “可惜的是,直到現在輸血過程當中依然是困難重重,不是高價輸血,就是乾脆斷血,金融業搞‘以錢生錢’無可非議,但其著力點應當放在支援工業“以物生錢”而賺錢上面,而不是主要依靠諸多的衍生品去“以錢生錢”上,本末永遠不能倒置,虛實永遠不能顛倒。”

  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建輝也認為,中國的經濟未來一定不能虛擬化,“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還是要服務實體經濟,這是作為一個根本,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普惠金融,真正為企業和居民提供高效的服務是關鍵。”

  他表示,網際網路金融是大勢所趨,也是銀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需要加快運用網際網路線上線下發展新金融,這樣才能實現很好的服務千家萬戶,服務小微企業,發展普惠金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