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擰成一股繩 勁兒往一處使

  • 發佈時間:2015-10-29 08:29:21  來源:內蒙古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接第1版

  魯曉瑞説:“幹部黑了瘦了無所謂,只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我們再瘦點兒、黑點兒,都是值得的。”

  小召社社長李喜清,是個能人。自從“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以來,他就從城裏回來,充當電工、木匠 、油漆工。他前幾年在城裏打工,每年收入8萬左右,而去年回村以來,1年多時間,活兒幹得挺多,收入卻不到2萬元。

  記者問:“那你為什麼還要回來?”

  李喜清説:“全覆蓋吸引了我,在經營自家小院的同時,給鄰居做木活兒、刷油漆,都是白幹活兒。幹部們為了我們的發展走村入戶,非常辛苦。我也算是個幹部,理應為村民服務。”

  與李喜清溫和性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薛家灣鎮白大路村支部書記賀虎山,介紹工作像作報告,激情澎湃:“我們已經把無電、無水、無路的‘三無’消滅了,今後要實現新‘三無’,就是無閒置耕地、無裸露山地、無剩餘勞動力。我們要打造三大支柱産業,即現代農牧業、林草加工業、生態旅遊業。”

  馬日格太嘎查緊鄰鄂托克旗政府所在地烏蘭鎮,是農、牧、工交錯的城鄉接合地帶。來到該嘎查,見到第6小組長張軍存時,他正在幫助特困戶萬雙喜蓋羊棚。不善言談的萬雙喜笑的比説的多:“舊的蓋成新的了,弄得挺好”。

  張軍存説:“雙喜家的這個羊棚,從建築材料、施工費用和工程監理,都由政府承擔。像這樣的特困家庭嘎查還有幾戶,待遇都是一樣的。”

  烏蘭鎮副鎮長那順德力格爾介紹:“這個嘎查有353戶823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將近一半,因此我們實行四級網格化管理,分成6個小組來有效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全面實施。”

  談到四級網格化管理時,張軍存説:“每個小組,都由鎮幹部職工、嘎查班子成員、小組長、小組代表組成,還有旗裏的包扶單位推進扶貧工作,四級網格化管理效果很好。”

  共建美麗家園

  在準格爾旗、達拉特旗、伊金霍洛旗、杭錦旗、烏審旗、鄂托克旗採訪,每到一處,看到的都是緊張有序的建設場面。

  “‘水電路訊房,社教文衛商’的工作都做了一村一規劃,一戶一張圖。”鄂爾多斯市委農工部幹部于榮剛説,鄂爾多斯市有734個行政村5584個自然村,今年是我們市“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全面攻堅年,計劃完成300個行政村建設任務,截至10月22日,共實施項目3254項,佔計劃實施項目總數的100%。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鄂爾多斯市危房改造、街巷硬化等工程,共使用磚瓦13億塊、水泥108萬噸、鋼材3.6萬噸、沙石和碎石252萬立方米,夯實了民生發展的堅實基礎,有效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農牧民通過參與建設增加了收入。

  在準格爾旗龍口鎮麻地梁村,挖掘機的轟鳴聲吸引了記者。“這就是麻地梁村幸福互助院。村子老齡人口多,居住分散,按照精準扶貧的原則,將這些老弱病殘的人員集中在院落裏,相互有個照應。”鎮黨委書記魯曉瑞説。

  正在半山坡上建設養殖場的67歲農民劉美師説:“當時駐村幹部范福東動員我們建養殖場,我們有很多擔心,怕賺不了錢,現在看,擔心都是多餘的。”

  80後的范福東是市委組織部人才處幹部,駐麻地梁村第一書記。為了讓劉美師家放心搞養殖,他帶著劉美師的兒子劉建軍去十二連城鄉考察學習,打消了劉家的顧慮。

  提到“十個全覆蓋”,不善言談的劉美師脫口而出:“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不怕東西賣不出去,可是做下好事了。”

  幹部在這裡得到歷練

  “十個全覆蓋”是強基固本工程,也是解放農牧民思想、提振農村牧區建設信心的民心工程,更是培養年輕幹部的素質工程。每到一處,幹部與群眾水乳交融,凝聚起共同建設美好家園強大的精神動力。

  “十個全覆蓋”就像一個大熔爐,鍛鍊了一批年輕幹部。準格爾旗十二連城鄉80後駐村幹部趙龍説:“駐村工作鍛鍊和培養了我們年輕人的工作能力。”

  1979年出生的王海軍是達拉特旗新農辦副主任,每天一大早就深入到田間地頭幫群眾幹活,講解“十個全覆蓋”工程的意義。村民劉元蛇説:“王海軍這個後生很實在,幹工作能吃苦,大正月就來了我們社。每天起早貪黑地忙,不要説週六日,就是五一、端午這些節日都沒有回家。”

  趙栓是鄂托克旗派駐烏蘭鎮引領服務團的負責人。當有人問兩鬢斑白、瘦小臉黑的趙栓“您四十幾了”時,1976年出生的趙栓只好苦笑地説:“我才39歲”。

  “趙栓是個好幹部,他沒日沒夜地幫助我們,臉黑了,人瘦了。我家土地少,還東一塊、西一塊,高一塊、低一塊,現在土地增加了,平平整整連到一塊了。”包日塔拉嘎查62歲的楊秀林指著院裏的一棵樹説:“住了40多年的舊土房,如今變成一排排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剛住進來時,串門回來找不到家,後來那棵樹成了回家的標記。”

  在伊金霍洛旗紅慶河鎮納林希裏村,記者遇到了正在忙活的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奇國慶。這個1973齣生的蒙古族幹部看上去似乎比實際年齡蒼老十歲,面龐黢黑。他深有感慨地説:“這幾個月幹了10年的營生!”

  崔小兵和王玉英都是1975年出生的,2人都是鄂托克旗派駐嘎查村的幹部。見到崔小兵時,他正和烏蘭柴達木嘎查嘎查長敖特根巴雅爾在紀隨庫家與紀隨庫簽訂《危房改造維修協議》。

  王玉英是鄂托克旗派駐木凱淖爾鎮水泉子村女幹部。“接到駐水泉子村第一書記的通知後,懷著忐忑的心情,隻身驅車來到了村裏。一路上思緒紛繁,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群,如何獨立開展好工作,都需要我來挑戰,無論做得怎樣,必須要用心去做,似乎感覺到肩上真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這是王玉英入戶第一天寫下的日記。

  “玉英每天笑呵呵的,隨叫隨到,可親了。她的手機就是我們的‘110’,對我們幫助可大了。她幫村民做飯、幹農活……”説著説著,苗四四感動得哭了。這時,王玉英的手機響了,一戶村民説野狗又來了,咬死了1隻羊。王玉英立即搜尋森林警察部門電話,蹲在沙灘上用木片記下了片區森警的電話並報警,希望快速去村民家處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