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英媒:日本社會仍有300萬“賤民”遭受歧視

  • 發佈時間:2015-10-28 16:29:00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英媒:日本社會仍有300萬“賤民”遭受歧視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台灣“聯合新聞網”10月27日報道,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指出,日本是單一種族的國家,很少有外國人,表面上也沒有階級之分,是相當和諧的社會,但有一個例外,日本社會隱藏了封建時代遺留下來的“賤民”階級,他們是從事屠宰業、殯葬業等“不潔”行業的人,在封建時代屬於“部落民”階級,即使明治維新後已廢除種姓制度,部落民後代至今仍受到歧視。

  東京芝浦肉市一間老房子的桌上,堆滿“仇恨信函”,這是從中世紀以來日本社會對屠宰業有偏見的證據。

  據報道,在日本,屠宰業、殯葬業、皮革業和其他被認為“不潔”的行業,都長期被邊緣化,在芝浦屠宰場工作的人尤其受到歧視,雖然這裡出品全球最貴的和牛肉。屠夫這一行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訓練,沒有十年功夫不能獨當一面,但許多人不願説出他們的職業。

  屠宰場的宮崎勇氣説:“人們問我們做什麼工作,我們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我們不希望家人受傷害。我們能反擊,但若我們的孩子受到歧視,他們沒有力量反擊,我們必須保護他們。”

  屠宰場內的許多工作人員都是“部落民”後代。“部落民”可追溯到封建時代,從事與死亡有關而被認為“不潔”行業的人,例如劊子手、屠夫和殯葬業者,他們居住在對外隔絕的村落,被稱為“穢多”,是最低階級的人。當年“穢多”階級若犯罪,武士階級可以殺了他們而不受懲罰。直到19世紀中葉,還有地方官員宣稱,“穢多的命只值一般人的七分之一”。

  日本的種姓制度在1871年與封建制度一併廢除,但“部落民”仍難以融入社會。在應徵工作時,僱主會要求家族的戶籍地,“部落民”常不被聘用。

  在上世紀70年代,一個爭取“部落民”權益團體發現,一本330頁、手寫的“部落民”姓氏和社區地名透過郵購秘密賣給企業主,許多大企業用這本名單剔除“部落民”。日本已立法禁止這種行為。

  “谷歌地球”在2009年提供東京和大阪的歷史地圖竟標出封建時代“部落民”的村莊,引起公憤。現在還有多少人居住在歷史上的“部落民”村莊已難以查證。政府在1993年的調查中列出近100萬人住在全國四千多個“部落民”村莊。“部落民解放聯盟”估計有6000個“部落民”村莊,總人口近300萬。

  聯盟人員説,現在仍有人私下買“部落民”姓氏和居住地名單,但用途不同。“有些個人買來調查未來的女婿或媳婦是否為部落民,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嚴重歧視之一”。

  根據去年東京都民調,至今仍有10%的東京人不願讓子女和部落民後代結婚,有近半數表示無所謂。

  “部落民”的烙印難以消除,也與他們與日本黑道淵源深厚有關。研究日本黑道的美國記者艾德爾斯坦估計,約有三分之一的黑道分子來自“部落民”社區。一名黑道大哥解釋説,由於“部落民”受到歧視,黑幫能給他們一個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