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勾勒中國經濟增長新路線圖
- 發佈時間:2015-10-26 11:07:13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八屆五中全會將於10月26日至10月29日召開,此次會議的一個重要議程是審議“十三五”規劃建議稿。業內人士表示,如何確定經濟增速、如何加快轉型升級、如何推進重大領域改革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可以確定的是,保持經濟增長將被排在“十三五”規劃的首位。未來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為實現兩個翻番的目標,6.5%是這一時期GDP增速的底線。綜合多重因素看,“十三五”時期經濟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潛力較大。
硬指標確定增長底線
從近期相關部門傳遞的資訊看,“十三五”規劃的核心目標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20年,GDP和每人平均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此前表示,從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小康社會翻番的要求來看,如果今年經濟增速按7%測算,那麼到2020年要實現預定的翻番目標,年均經濟增速必須達到6.56%,即6.5%左右是底線。在這個底線基礎上,能不能實現更高水準的發展取決於其他約束條件構成的影響,如戰略約束條件、資源環境約束條件構成的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影響。
一些專家表示,6.5%是根據十八大報告提出的2020年GDP和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核算出來的,是未來幾年GDP增長的底線。所謂“翻一番”是要充分考慮到價格變化等因素。核算每人平均收入“翻一番”並不是簡單的“乘以二”,也需要兼顧通脹等因素。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認為,僅從速度上看,要實現兩個翻一番的目標,其實並不需要太快的年均增速,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只要經濟年均增速達到6.9%左右就可實現GDP翻一番目標。考慮到人口增長因素,要實現每人平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對經濟發展要求會更高一些,粗略測算GDP年均增速達到7.1%左右就可保障,而每人平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認為,“十三五”期間年均經濟增速為6.5%左右就可以,這是根據“十三五”期間經濟潛在增長能力預測的,主要是因為這一速度有助於各省推進改革和調整結構的目標,是相對比較合理的目標。
經濟增長潛力可期
業內人士表示,適應新階段的發展特徵,合理設定“十三五”發展目標和指標體系是關鍵。
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仇保興近日在回答有關“十三五”規劃經濟增長目標問題時表示,原來有18項重要指標,現在可能有略微調整,有些指標可能會做一些變化。特別是對涉及到經濟增長的一些相關指標,根據現在國民經濟生産力發展的階段以及所處的環境等,對一些指標如環境指標、全要素增長率的一些指標等進行微調。GDP增速在6.5%—6.7%之間比較合適。
有業內人士坦言,如果將GDP年均增長目標定在6.5%,GDP翻番的目標並不難實現,但每人平均收入翻番的目標能否實現可能存在風險。從“十二五”情況看,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指標出現了分化,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近幾年慢于GDP的增長。一旦這種趨勢延續到“十三五”時期,就可能要求經濟增長的速度要更快一些。
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未來5年,我國經濟確實具備7%左右的增長潛力。“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表示,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基本都會高於預期目標,“十一五”規劃定在 7.5%;“十二五”規劃定的是7%;“十三五”或考慮定在“7%左右”,“左右”的含義是正負0.4個百分點,即6.6%-7.4%之間,只要在這個範圍內,基本都可以實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只要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創新,積極作為,我國經濟就能實現7%左右中高速增長,並穩步邁向中高端水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可以維持在6%-7%之間的增長。
目前,在國內製造業全面産能過剩、房地産等衰退性風險加大的大背景下,“十三五”經濟增速能否穩定在6%-7%區間,年均增速保持在6.5%左右,在相當大程度上取決於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狀況進程。過去10年,我國服務業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帶動經濟增長0.43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如果服務業增加值繼續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長,將會帶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左右,再加上農業、工業的增長,將為我國實現7%左右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奠定更為堅實紮實的基礎。
改革助力經濟提質增效
“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十三五”規劃即便設立經濟增長目標,更大程度上也主要是一個參考性的指標。在當前的這個轉型和走向新常態的階段,經濟增長的品質更為重要。
國務院參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指出,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是“十三五”規劃的主線。我國幾乎所有支撐要素投入型增長方式的條件和環境都發生了重大或根本性的變化,中國的發展方式應隨之轉變。
如何才能加快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的提質增效?全國人大常委會《“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若干重要問題專題調研工作情況報告》提出,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重大戰略任務順利實現,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和利益協調機制,核心是正確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通過新一輪的改革、開放、轉型和創新,未來中國經濟有能力實現經濟增長動力機制由資本積累到全要素生産率的成功轉換,應該可以避免墜入“中等收入陷阱”,從而成功開啟“新常態式”的發展週期。其中,市場化改革是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
遲福林表示,“十三五”推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關鍵在於加快服務業主導的轉型改革,儘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産業結構經濟新格局。總的説,在“十三五”規劃中,要明確服務業主導的經濟轉型目標,並推進相應的轉型與改革。
申萬宏源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惠勇認為,“十三五”期間,為挖掘經濟增長潛力,産業結構將呈現服務業化、智慧化、高端化的特徵。預計未來五年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産業將進入快速增長期。
“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作為內需增長點的重大戰略部署,必將在“十三五”規劃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通過更為主動地對外開放和加快國內區域經濟一體化進行有效的融合,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本屆政府發展經濟的一大戰略舉措。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認為,三大經濟帶將是“十三五”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途徑。其中,長江經濟帶是支撐中國經濟的脊梁,“一帶一路”尤其是其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是西部大開發的升級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目的則是打造國家區域治理現代化的首善之區。(記者 倪銘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