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報告稱亞洲經濟增長好于其他地區

  • 發佈時間:2015-10-26 08: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高偉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日報華盛頓電 (記者 高偉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佈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展望》更新報告,指出亞洲經濟增長雖然正在放緩,但該地區的經濟表現仍將繼續好于全球其他地區。

  報告指出,2015年至2016年,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將小幅放緩至5.4%,與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趨勢相符。受益於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和能源價格下跌,國內消費將成為亞太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同時,亞洲內部的經濟增長前景很可能再次出現分化。中國經濟將繼續依靠國內消費增長實現再平衡,預計2015年和2016年將分別增長6.8%和6.3%,與2015年4月IMF公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的預期相同。報告認為,近期股市動蕩和匯率制度變化不會對中國近期經濟增長造成顯著影響。在工資推動消費復蘇以及投資與出口有所改善的情況下,2015年日本經濟預計將增長0.6%,2016年為1%。石油價格下跌和內需強勁有望支援印度正在復蘇中的經濟,預計2015年印度經濟將增長7.3%,2016年升至7.5%。

  報告強調,亞洲經濟增長面臨的下行風險在加大。美元在全球金融收緊的情況下繼續走強,日本增長更加疲軟,加上許多經濟體潛在增長水準的進一步下降,都可能導致亞洲經濟增長前景黯淡,風險因素增多。

  報告對如何抵禦亞洲經濟增長面臨的下行風險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議。

  一是應考慮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尤其是在具備政策空間及增長下降明顯存在週期性或暫時性因素的國家,政策的側重點應是促進潛在增長並以降低脆弱性為目標。

  二是繼續將結構性改革作為支援中期經濟增長的優先工作,通過促進投資、創造就業、降低經濟脆弱性因素來實現。中國的改革應繼續幫助經濟實現再平衡,脫離債務推動型投資;日本需繼續推行貨幣寬鬆政策,並加快落實具體的中期財政計劃和結構性改革;越南和蒙古等經濟體仍需優先實施銀行業和國有企業改革,提高效率並改善資本配置;印度需進一步採取措施以應對長期存在的供給瓶頸問題,實現更快更具包容性的增長。

  三是應增加總需求以支援經濟增長。具備財政空間的經濟體可採用定向財政刺激方式來應對需求暫時不足的問題。其他經濟體應繼續逐步實施財政整頓,尤其是大宗商品出口國,但還應關注財政調整措施的構成情況。

  四是有效發揮匯率政策與相關工具在幫助管理外部調整和支援金融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匯率應成為緩解衝擊的主要工具,但不應阻礙匯率的必要調整。應採用宏觀審慎政策確保金融穩定,特別是在信貸週期發生轉變時,更需努力強化監管框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