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咋樣更“保險”
- 發佈時間:2015-10-22 07:29:39 來源: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海濤
三秋時節,記者在各地採訪時發現,種糧大戶、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保險有著更高的熱情,也有著更多期盼,希望農業保險真正為他們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去年遭遇大旱,一畝玉米獲賠二三百元,損失降低了不少。”10月19日,商水縣舒莊鄉杜店村農民杜大紅告訴記者,他流轉了四五百畝土地,農業保險確實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近年來,我省農業規模化經營步伐不斷加快,像種糧大戶、合作社這樣的新型經營主體日漸增多。截至去年年底,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達9.7萬家,種糧大戶3.9萬戶,家庭農場1.6萬家。
對於農戶參與農業保險的意願狀況,鄭州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琴英進行的調查顯示,種植大戶投入高,一旦遭災損失大,他們不僅投保意願強烈而且保障需求高。
在河南保監局局長李翰輝看來,農業規模化經營者生産總體投入加大、經營風險集聚放大、保費支出總額上升,導致投保人對保險費率更加敏感,對保障範圍更加關心,對保險後續服務要求更高。
2007年以來我省農業保險從無到有,實現了快速發展。目前,國家財政補貼品種中,已有12個險種在我省開展。農業保險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新型經營主體抵禦生産經營風險能力,但仍不能完全滿足其投保需求。
“假如今年玉米絕收,保險公司每畝能賠約400元。”延津縣種糧大戶張文明目前流轉土地千畝左右,今年他的玉米全買了保險。
400元左右的賠償和每畝玉米的成本差不多,張文明告訴記者,正常年份他的玉米畝産一般都在1000斤以上,收益遠高於賠付金額。
農業保險的賠付金額較低,不僅僅是張文明一個人的感受。
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今年對省內40個縣的農戶和農業保險公司進行了調查,發現有78.6%的參保農戶認為,當前我省糧食作物保險的賠付金額較低,遠不能彌補農業生産損失,大部分損失還需要經營者自己承擔。
李琴英建議,在原有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的基礎上可設立商業性農業保險,提高風險保障水準。開發經濟作物、農機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險種,擴大農業保險的保障範圍和覆蓋面。
今年玉米收購價格較低,讓許多種糧大戶遭遇寒流,他們呼籲能否開展糧食目標價格保險業務。記者從河南保監局了解到,我省近年已積極探索該項業務,在糧價跌落時擬分數個檔次給予賠償,為農戶、種糧大戶再係一條“安全帶”。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