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織牢保障網路 共創幸福生活

  • 發佈時間:2015-10-22 01:00:1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10月21日播發《回眸“十二五”系列述評》的民生篇《織牢保障網路 共創幸福生活》。文章指出,“十二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我國堅持以人為本,加大民生投入,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持續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數據顯示, 截至8月底,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598萬套,基本建成506萬套,分別佔年度目標任務的80%和105%。2011年到2014年,全國已開工建設保障房3230萬套,越來越多的棚戶區居民實現了“出棚進樓”的夢想。

  棚戶區改造只是民生保障持續改善的一個縮影。“十二五”前4年,世界經濟增長總體放緩、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中國經濟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財政收入增幅放緩。然而,民生保障力度不減反增,保基本、兜底線、廣覆蓋,民生保障網不斷織密織牢。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2014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分別達到3.66億人、4.77億人。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使1.43億老人受益。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截至今年8月,全國共有城市低保對象1768.5萬人,農村低保對象5005.6萬人,每人平均低保標準為城市428元/每月、農村2947元/每年,分別較2010年同期增長70.5%、109.9%。“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安排城鄉低保補助資金達4884.64億元。

  “財政收入增速雖然有所下降,但不會影響民生方面的支出。我國將財政收入用於民生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持續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財政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歐文漢表示。

  中央黨校教授趙振華説,隨著改革不斷深入和“真金白銀”的投入,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廣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一系列問題不斷得到解決,持續深化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把經濟增長建立在就業基礎穩定、收入同步增長的基礎上,不斷健全以公共服務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增投入、補短板、兜底線、織密網,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向著實現全面小康的戰略目標闊步前進。

  ——“十二五”前4年,我國不斷完善就業促進政策,推出創業引領計劃,城鄉就業人員增加到7.7億人,就業品質逐漸提高。

  ——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5%,快於GDP增速,且收入差距逐漸縮小,居民家庭財産穩定增加;

  ——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1.22億人減少到7017萬人,累計減貧522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2.7%下降到7.2%,今年有望再完成減貧1000萬人的目標;

  ——教育事業優先發展,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自2012年穩定在4%以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高,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規模日益擴大;

  ——醫藥衛生改革發展深入推進,全民醫保覆蓋面超過9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網路逐步完善;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城鄉居民、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全覆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快速提高;

  ——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通過科學制定環保標準,嚴格把關環評審批,加大淘汰、化解落後産能力度,環境治理工作全面推進,環境品質有所改善;

  ——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公共文化、公共體育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黨中央始終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一個民生顯著改善、人民富裕幸福的全面小康社會離我們越來越近。”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