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批發市場佈局顯現新集聚效應

  • 發佈時間:2015-10-21 07:3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確定疏解到踏上外遷之路,無論是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還是鄭州、成都等核心發展城市,原有批發市場都已基本有了落腳點,新的市場格局也在逐漸培育。北京商報記者從2015(第四屆)中國市場大會上了解到,批發市場整合加快,中西部地區專業市場增長迅猛。相比之下,部分地區由於商氣不可避免的流失,新市場始終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各方優惠政策也難以掩蓋商戶的失落。

  格局顯現

  浩蕩的外遷大軍正重新劃出批發市場新格局。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近幾年大中型商品交易市場由沿海省市向中西部地區輻射的速度加快。目前,參與2012年中國商業聯合會提出的“百城萬億”增長與發展計劃的合作城市中,雲、貴、川、渝和陜西、甘肅等省市佔到一半。在加速輻射中西部的同時,批發市場整合也在加快。

  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與國家統計局每年聯合發佈的我國商品交易市場發展統計資訊顯示,去年全國年成交額億元以上的批發市場為5023家,比2013年減少66家。

  中國專業市場環境目前面臨經濟放緩、投資過剩、利潤下滑等因素困擾,包括北京、廣州、鄭州、成都等多個一二線城市紛紛將城區內批發市場外遷。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北京近兩年共疏解了121個商品交易市場,承接地主要在津冀地區。成都和鄭州也均于2012年開始實施批發市場外遷,其中,成都方面規定,成都繞城高速以內不再保留現貨批發市場;鄭州市涉及外遷的177家批發市場已有七成以上完成外遷。不過,與北京不同,鄭州、成都等城市批發市場外遷承接地多數選址為城市郊區,少有市場遷至其他城市。

  商氣難聚

  市場外遷、整合併非簡單的市場及人員搬遷流動,涉及到相關配套、品牌建設等一系列問題,這些與新興市場能否順利開業息息相關。一位在批發市場行業深耕多年的商戶表示,客流不足、配套不健全、沒有品牌效應是很多商戶不願外遷的主要原因。

  以北京動批、大紅門等批發市場外遷為例,廊坊新動批紅門服裝城作為較早的承接地已在今年初實現開業,目前已招入2000多家商戶,其中有60%-70%約1200多家商戶來自北京大紅門、動批市場。不過,商戶順利入駐並沒有給市場帶來良好的人氣。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了解到,不少已入駐的商戶反映,雖然市場和當地政府在租金、稅費等多方面給予優惠,但客流小、銷量不足仍然讓經營無法得到保障。

  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趙萍表示,客流不足帶來的經營壓力是外遷批發市場面臨的硬傷。政府可以提供交通、政策、配套等方面的支援,但客流是市場逐漸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吸引到的。原有市場培養了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一旦市場搬離,消費者並不願意跑到承接地去消費。同時,承接地大部分由地産開發商建設,開發商往往只關注攤位出租,缺乏對批發市場整體規劃和定位,導致全國批發市場同質化,品牌建設有待加強。

  抱團取暖

  對於批發市場業態而言,外遷、整合只是形式,轉型升級適應經營發展才是最終目的,針對目前的情況,批發市場科學集聚或許是最好的出路。趙萍表示,缺乏明確定位是批發市場的轉型之殤。批發市場一般最初由商戶自發聚集形成,缺乏組織和定位,同時涉及行業多是産業集中度不高的行業,在發展成熟時定位的模糊帶來諸多問題。同時,上述問題又導致不必要的內耗,難以形成商品、産業鏈之間的互補以及組成集團競爭優勢。

  在北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看來,批發市場較為科學地集聚可以增加交易資訊的密度,減少産業鏈上下游的生産和流通成本,並能夠吸引更多的交易對象,形成規模化效應,這無疑是批發市場轉型的思路之一。

  批發市場業態拓展線上業務也是突圍的關鍵。趙萍表示,探索電商是批發市場轉型的必行之路。從目前來看,單個商戶或批發市場運營專業電商平臺難度較大,因此批發市場應抱團取暖,聯合建設共用一個電商平臺或借助第三方專業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把線上流量導入實體市場,吸引更多客流,加強品牌建設,從而使實體市場快速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李鐸 孫麒翔 實習記者 王明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