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鹽鹼地變成豐收田

  • 發佈時間:2015-10-21 06:31:4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梅隆文/圖

  閱讀提示

  曾幾何時,鹽鹼地讓辛勞一年的農民顆粒無收,只能望地興嘆,忍痛拋荒。如今,由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胡樹文教授率領的科研團隊,在總結國內多家科研院所鹽鹼土地治理改良技術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苦心研究與試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以新型緩/控釋技術為核心的鹽鹼地治理綜合改良技術,在不同地區不同作物上取得良好成效。

  治理重度鹽鹼田,畝産水稻超千斤

  “採用常規方法種植的水稻平均畝産130.1公斤(鮮重),而經過鹽鹼地改良綜合處理的三個示範區,産量分別為492.5公斤/畝、638.1公斤畝、698.1公斤/畝,平均畝産609.57公斤。”

  9月29日,由中國農業大學黃元倣教授、吉林省農科院任軍研究員以及全國農技中心、等專家組成的測産專家組,對中國農業大學胡樹文教授開展的一項鹽鹼地治理在水稻種植上的試驗,進行實地測産得出數據。

  試驗地位於吉林省通榆縣八面鄉宏大村一農場,是我國松嫩平原典型的重度鹽鹼地土壤類型。農場技術員張志平有20多年的水稻种經驗,但對重度鹽鹼田束手無策,因為以前缺乏簡便易行的技術。

  據張志平介紹,這塊10畝左右的水田,因為鹼性太大,種水稻根本就不長,今年原本打算拋荒,後經人介紹得知胡教授的鹽鹼地綜合治理改良技術,便決定試一試。

  “決定開展試驗時,插秧時間較比正常晚了約20天左右,沒有想到産量還這麼高。”張志平十分信服地説,“這項技術實在是太好了!”

  “通榆縣有300多萬畝鹽鹼地,這裡有很好的地下水資源,未來3年,通榆縣計劃再發展水田7萬畝。有了這項技術作為支撐,極大地增強了我們利用鹽鹼地開發水稻田的信心!”通榆縣水稻開發辦主任袁旬英説。

  “這項技術今年同時在吉林省鎮賚縣的重度鹽鹼田和黑龍江林甸縣中度鹽鹼田上,開展了水稻的試驗對比與示範,前幾天經有關專家測産,與常規種植相比,均取得了極為顯著的增産效果。”從9月23日起,在多處試驗示範地一直忙於收穫測産數據的胡教授欣喜地告訴記者。

  改良拋荒鹽鹼地,喜獲甜菜高收益

  深秋時節,位於查幹沐淪河岸邊的內蒙古林西縣隆平鄉七一村,一望無際的鹽鹼灘,白色的鹼斑與枯黃的鹼草組成一幅蕭瑟的畫面,一直向天際延伸……

  而一塊即將收穫的甜菜地,長勢均衡,一片翠綠。胡樹文教授隨手拔起一棵甜菜,在手裏掂了掂,估了一下重量,很有把握地説:“有3—4公斤!”

  10月4日,林西縣老科協組織的甜菜測産活動正在進行,由內蒙古農大李斐教授、甜菜專家史樹德副教授、海南大學李嘉誠教授等組成的測産專家組,對鹽鹼地綜合治理改良技術在甜菜種植上的試驗進行測産。測産結果顯示,抗鹽鹼處理一地塊的平均畝産高達5.52噸,處理二地塊的平均畝産為5.04噸,均顯著高於常規種植的對照田,也高於今年林西縣統計的甜菜平均畝産3噸多的水準。

  “前年,種甜菜畝産只有1—2噸,刨去成本還賠錢。去年,就乾脆拋荒長草了。”測産數據一齣來,種植戶安新國掰著手指計算著,黝黑的臉上滿是笑容,“按照年初與冷山糖業簽訂的訂單合同,每噸540元的收購價,這塊20畝面積的鹽鹼地,今年起碼可增加3萬多元的純收入。”

  “村裏有很多鹽鹼地,我就承包了600畝,以前由於沒有相關技術,鄉親們都不敢輕易投入進行改造。”安新國説,“如今有了這項新技術,我打算明年將甜菜種植面積擴大到100畝,利用鹽鹼荒地增加種植收益。”

  土壤、種子齊改良,1~3年可回本

  地處黃河三角洲地帶的山東省樂陵市鐵營鎮,數萬畝荒蕪連片的鹽鹼灘,張頂家村是當地重度鹽鹼地最為集中的地區。

  汽車沿彎曲的土路駛入蘆花深處,一排排新開發不久的養蝦池集中連片,而蝦池周邊白花花的拋荒鹽鹼抬地,在陽光照耀下格外醒目。

  10月14日,由山東省農科院劉兆輝研究員為組長的測産專家組,對胡樹文教授在這裡開展的鹽鹼地治理在高粱種植上的試驗進行測産,試驗面積在20畝左右。

  專家組測産結果顯示:常規種植的高粱平均産量(鮮重)為121.00公斤/畝,抗鹽鹼處理的平均産量為358.66公斤/畝,其中一個鹽鹼地改良綜合處理小區的最高産量為595.58公斤/畝。

  “像這樣新開墾的鹽鹼生地,第一年高粱能夠長這樣好,實在是不容易,效果非常顯著!”參與全程測産、在樂陵市挂職任副市長的全國農技中心處長李榮評價道,經過多年的試驗與示範,印證了這項綜合治理改良技術,不僅能夠快速改良鹽鹼地,還能解決土壤的次生鹽鹼化和次生鹽漬化的問題。

  據介紹,該項技術採用新型緩控釋抗鹽鹼土壤調理劑、緩控釋抗鹽鹼種子處理劑、緩控釋抗鹽鹼專用肥料等對鹽鹼地進行綜合改良,在相對較低的投入條件下,使不同類型的重度、中度鹽鹼地經過一年的快速改良,即可變身為良田,1~3年可收回成本。

  “我國有鹽鹼地面積5億多畝,其中含鹽量在千分之六以下的耕地有1.5億畝,有了這樣的好技術,鹽鹼地開發利用具有巨大的潛力。”李榮如是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