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拿什麼“拯救”沒有學生的農村學校

  • 發佈時間:2015-10-21 06:31:3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毛曉雅

  教育扶貧是中央反覆強調的扶貧重要舉措,補齊農村教育這塊短板中的短板,需要更審慎地對待這些只有寥寥數個學生、甚至招不到學生的農村學校,它們不僅是鄉村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最需要教育改變命運的貧困群體明天的希望。

  近日,有媒體報道,重慶雲陽縣有著87年曆史的全心小學,今年秋季開學,沒能等來一名學生,只剩三名教師在學校尷尬留守。全心小學的情況並非孤例,全國各地有相當數量的農村學校面臨相似的窘境。這樣的學校該留還是該撤?近幾年,類似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留住,恐怕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撤並,必然會加速農村教育走向沒落。尋找最佳解決路徑,首先需要探究清楚這一現象背後的緣由。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村生育率的降低,導致農村學齡人口下降,正是在這一背景下,2001年,我國開始實施“農村中小學撤點並校”政策,從2002年到2012年,全國平均每年減少農村小學2萬所。然而,撤並速度過快也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為此,2012年,教育部發文要求堅決制止盲目撤並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儘管減少趨勢放緩,但2013年仍有近1.5萬所農村小學未能逃脫撤並的命運。

  筆者曾深入陜西省寧陜縣調查農村義務教育情況,在一所鎮中心小學,看到了撤點並校、集中優勢資源的成果:電腦室、舞蹈室、圖書室、學生活動室等功能一應俱全,孩子們享受著寬敞明亮的教室、新的桌椅、營養豐富的食堂供餐和現代化的學生宿舍。學校老師説,按照目前對學校的考核標準,這些設施設備、教師資源都是必備的,而每個村校的學生可能只有幾十個,不可能配備這麼好、這麼全的資源。孩子們大都週日讓家長送到學校,週五下午接走。聽著這些,筆者心裏隱隱擔憂:如果家長沒能力送孩子到幾十里山路之外的鎮中心學校怎麼辦?這部分孩子會不會輟學?而他們恰恰是最需要通過教育改變貧窮的弱勢群體。另外,這些處於成長關鍵期的孩子們,一到兩周才能見到家長一次,這樣強行與家長疏離,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益嗎?

  另一方面,這些被撤並的農村學校,是否都是因為人口減少、確需撤並而撤並?並不儘然。以全心小學為例,該校所在的陳園村有3000多村民,適齡上學兒童並不少,學校緊鄰新農村居民區,孩子們穿過一條馬路就能上學。然而家長們卻捨近求遠,把孩子送到幾公里外的中心校或縣城就讀,甚至不惜租房陪讀。這樣的現象並不鮮見,鳳潭小學是海南省西部一所鄉村小學,今年生源銳減至4人,而其所在縣城的小學卻連年超額招生,一個班招到80多人。一方面是擠爆的縣城小學,一方面是無人問津的農村學校,強烈的反差指向的是農村教育資源的匱乏、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如果任由這種差距繼續拉大,本應承載著農村未來和希望的農村學校,在不久的將來,只能存在我們記憶的鄉愁中了。

  無論是學校盲目撤並造成孩子無學可上,或者家長捨近求遠造成鄉村學校無人問津,兩種現象都是我國農村教育政策不夠完善的體現。湖南省在最新一次的鄉鎮區劃調整中,特別明確了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的標準,即要保障學生每天上學單程步行時間一般不超過40分鐘。農村小學1至3年級學生原則上不寄宿,就近走讀上學;小學高年級學生以走讀為主,確有需要的可以寄宿。以走讀方式就學,學校服務半徑為農村小學2.5千米,初中3千米。這樣人性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能防止盲目撤點並校帶來的一刀切式做法,更具推廣價值。

  另一方面,要挽留住家門口的生源,還要從根本上提升農村學校的教育資源和教學品質。硬體跟不上,沒有城裏先進的教學設施設備,軟體更是短板,教師年齡結構偏大,知識結構老舊,留不住優秀教師,這是農村學校普遍面臨的問題。既要提升教育資源,又不因學生少造成資源浪費,一種比較可行的做法是探索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辦學模式。充分利用中心校的資源優勢,建立起有效運作機制,使中心校先進設備、優秀教師在農村學校間流動起來,使得小規模學校成為小而精、而非小而弱的學校。

  恰逢我國第二個扶貧日到來之際,教育扶貧是中央反覆強調的扶貧重要舉措。補齊農村教育這塊短板中的短板,需要更審慎地對待這些只有寥寥數個學生、甚至招不到學生的農村學校,它們不僅是鄉村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最需要教育改變命運的貧困群體明天的希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