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誰解實體經濟“金融貧血”症

  • 發佈時間:2015-10-20 22:29:4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錚 姜琳 吳雨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金融對實體經濟的“供血”能力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問題之一。融資難融資貴,這一近年來困擾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還有治嗎?該怎麼治?

  企業為什麼一直喊“渴”

  為爭取200萬元貸款,重慶通穗農用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周蘭清奔走在幾家大銀行間,但卻碰了一鼻子灰。“要是能貸到款,我們年底産值能增長近一倍。可抵押物不夠,銀行不理我們。”周蘭清的遭遇,國內很多企業家感同身受。

  放眼全球,融資難題在中小微企業中普遍存在,為什麼這些年在我國反映得如此突出?“融資難融資貴是個老問題,背後有一系列深層次原因。而中國經濟近年來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使這個問題更加凸顯。”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一針見血。

  中國目前的金融結構,離服務中小微企業、鼓勵創業創新的實際需要還有差距。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銀行業內部結構看,大銀行為主體,中小銀行發育不足,“大象”很難俯下身子為“螞蟻”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務;從融資結構看,企業過於依賴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直接融資發育仍不充分,千軍萬馬擠銀行貸款的“獨木橋”。

  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在深度調整中,這使得産能過剩行業中缺乏實力的企業自然難以獲得貸款。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觀研究員趙慶明指出,很多行業正在經歷痛苦的淘汰落後産能過程,實體經濟的深度調整正在向金融業傳導。上半年銀行不良貸款率攀升至1.5%,銀行發放貸款時越來越謹小慎微,結果就是提高擔保、抵押等門檻和風險溢價(利率)水準,加重了融資難度。“雖然問題表現為融資難融資貴,其實內在原因不一,不能混為一談、一概而論,而應區分不同原因、採取有針對性對策,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曾剛説。

  貨幣信貸支援到底夠不夠

  要讓金融之“水”更好地澆灌實體經濟之“木”,最為關鍵的兩點:一是“水”的總量夠不夠,二是澆灌的“渠道”有沒有完全打通。

  中國目前的貨幣信貸總量是否足以支撐實體經濟發展?央行日前公佈的前三季度金融主要數據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從貨幣核心指標廣義貨幣M2看,9月末餘額已經逼近136萬億元,同比增速達12.1%,高出全年預期目標1.1個百分點;從信貸核心指標人民幣貸款看,前三季度增加9.9萬億元,同比多增2.34萬億元,9月末貸款餘額已超過92萬億元。“中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提供充裕的流動性。”央行副行長易綱已明確表態。而銀監會對銀行向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要求,已從以往的“兩個不低於”升格為今年的“三個不低於”,支援力度進一步加大。

  貨幣信貸的總量目前已經比較充足,關鍵在於“渠道”的打通。

  屢屢碰壁之後,最近周蘭清的廠子終於如願拿到了貸款。這得益於重慶江北恒豐村鎮銀行經過調研,為其量身定制了新的信貸産品,以企業存貨和應收賬款抵押。“銀行不是典當鋪,應當更看重客戶的履約能力和發展潛力。”建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淩直言不諱,不放貸銀行也難生存,所以銀行要俯下身子,深入了解行業前景,扶植有潛力的企業,將信貸資源精準投放。

  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最後一公里”正在努力疏通。今年以來,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全部開張,村鎮銀行發展迅猛,從中央到地方都在設立融資擔保基金幫助企業解決抵押擔保難題,很多銀行針對不同行業推出特色信貸産品、比拼差異化服務……

  “金融貧血”該如何治本

  融資難融資貴發生在金融領域,但要想真正解決問題,並不能局限于金融領域。

  曾剛指出,對喊“渴”的企業要進行具體分析。確實有好項目、好前景的,要採取綜合措施予以支援;確實處於産能嚴重過剩領域、自身缺乏實力的企業,也不能一味滿足,影響結構調整進程。“對企業來説應該練好‘內功’,提升核心競爭力。”天津大通投資集團董事長李佔通建議,企業首先要強化創新,特別是在當前下行壓力較大情況下,保持競爭力的核心就是要不斷創新和轉型;其次要增強誠信,從創辦之初就要盡可能規範財務。

  當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是深遠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呼籲,企業要對這次結構調整有清醒認識,這不是一次週期性調整,“蟄伏”起來“熬”過這個週期一切都會變好。企業要奮起自強,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國家已經在採取綜合性措施幫助解決融資難題。9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立總規模為600億元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預計,這一基金將通過乘數效應帶動上千億元社會資本注入。此前,財政部、發改委已拿出部分國家産業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以引導基金方式吸引其他資金共同參與戰略性新興産業創業投資。

  要真正解決融資問題,還要努力破解長期以來困擾市場配置資源效率的“軟約束”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副部長王軍建議,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能對各种經濟信號作出靈敏反應的市場主體,提高包括信貸資金在內的各種資源的市場配置效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