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打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攻堅戰

  • 發佈時間:2015-10-20 08:31:2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7月10日至11日召開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全面部署了北京市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按2017年、2020年、2030年3個時間節點,部署4個方面目標任務: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控制人口規模、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創新發展、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高區域協同發展水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表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場重大深刻的改革,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攻堅克難過程,也是一場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大考”。迎接“大考”,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部署要求上來,以“不待揚鞭自奮蹄”的責任感、使命感,增強必勝信念,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全力打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攻堅戰。

  “加減乘除”實現“控”與“疏”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並兼有經濟、金融、教育、醫療等重要功能。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1.6萬人。

  與此同時,北京幾十年的發展也使自身體量越來越大、體形越來越胖,積累了過多“非首都功能”,對自身發展和區域發展也有著不利影響。

  “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確立後,對城市功能“做減法”,疏解非首都功能已是箭在弦上。

  當前,聚集在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一般性製造業,區域性的物流基地和批發市場,中心城區過於密集的教育醫療資源,集聚的行政、事業、服務單位等。

  疏解非首都功能,需要“控”與“疏”雙管齊下。

  在“控”方面,要制定更加完善嚴格的産業限制目錄和人口調控目標,堅決守住各類功能禁止和限制底線,嚴格控制新增人口;在“疏”方面,要遵循疏解規律,把握節奏,加強配合,協調好利益關係,使疏解工作有序有效。

  2014年,北京出臺全國首個以治理“城市病”為目標的産業指導目錄——《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對明顯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行業“關上”大門,當年就有6900家企業沒有“出生”。未來北京禁限的行業,佔全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比例,將由32%升至55%。

  疏解非首都功能,不但要劃定邊界、更要分門別類。對需要嚴控增量的産業,嚴格把關新項目,絕不再添新負擔。對需要技改提升的産業,切實加強技術改造;對産能落後的“三高”行業,堅決就地關停退出。

  在北京確定的目標任務中,明確要求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力爭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已經確定的教育和醫療項目完成疏解。同時,北京將優化空間佈局,加快通州“市行政副中心”規劃建設。

  做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減法”,將換取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優化的“加法”。用嚴控産業增量、劃定發展邊界的“除法”,將換取創新活力持續釋放、資源環境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的“乘法”。這四則運算,在北京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將起到大作用。

  “兩手”用力“轉”出良性互動

  疏解非首都功能,要善於運用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對市場的引導,完善面向市場的服務,對於列入疏解的項目,屬地政府都要有“嫁女”的心態,積極為疏解創造便利條件;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加強對市場的調控和引導。

  先進的設備、一座國際范兒的服裝産業園區,這是威克多在河北衡水市的新家。作為首個由北京整體遷到河北的項目,威克多的選擇既響應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也是企業自身長遠發展的需要。隨著製衣中心整體搬遷,企業實現了硬軟體的全面提升,大大提高了産品的市場競爭力。河北新樂市的600畝土地上,一年後將崛起河北三元工業園,計劃年産4萬噸嬰幼兒配方乳粉以及25萬噸液態奶,形成産銷一體化的現代化乳品加工廠。

  北京遷出非首都功能,與周邊地區良性互動、優勢互補。這種疏解不是簡單的企業遷移,更不是污染輸出,而是相互配合的轉方式調結構、區域産業的集體提升。

  天津、河北各有區域特點和資源優勢,需要因地制宜開展産業對接。2014年以來,北京已組織50多次産業對接活動。張北縣廟灘産業園IDC項目、北京現代四工廠等都是對接的成果。對接之外,北京還探索“組團轉移”,在産業轉移中,將企業“扶開工、送一程”。

  今年1月落戶河北滄州的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園,在“組團入駐、統一規劃、集中監管”模式下,嘗試突破現行醫藥産業監管政策,實行異地監管。康辰制藥、普瑞東方等10家企業將生産環節放在河北,既可以解決供應不足的問題,又可以在産業扶持資金及藥品監管等方面享受北京生物醫藥企業同等待遇。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既有利於提升北京資源環境承載力、服務管理能力和創新引領能力,又有利於發揮北京的優勢,促進周邊地區發展共贏。

  全力打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攻堅戰,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抓兩手硬”,讓“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彼此和諧、相得益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動力就會更大、更足。

  同步推進補齊發展短板

  城市功能能否得到有效發揮,不取決於光鮮的一面,而恰恰受制于某些“短板”。在把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去的同時,還要補齊城市發展中的“短板”,下力氣提升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準,更好地服務和支撐首都功能。

  未來北京將變成什麼樣子?從産業看,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和非優勢産業,像大白菜剝去幫,留下的“白菜心”,是高精尖産業體系。北京選擇能耗需求比較小,不污染環境,沒有排放的産業來和首都功能相匹配。正在研究制定中的《北京製造2025》,計劃用10年再造北京産業新形態。

  未來,北京將引導市場聚焦發展創新前沿産品、關鍵核心産品、整合服務産品、設計創意産品、民優民生五大類産品。這五大類中又包括八大專項,即積體電路、資訊安全4G行動通訊、大數據物聯網、智慧製造裝備、新一代健康診療、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太等領域,基本包括了未來北京主打産業。

  從環境角度看,通過功能疏解和協同發展,將使北京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按計劃,今年北京城六區將基本取消燃煤鍋爐房;2016年全面建成四大燃氣熱電中心;2017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約25%。到2016年,完成1460公里河道治理,恢復河湖水系,改善水體水質。到2020年,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率將達99%以上,新城污水處理率將達95%以上。

  在交通出行方面,2017年高速公路將再無“斷頭路”,2020年公交專用道超500公里,市郊鐵路超80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近1000公里,京津冀城際鐵路超1300公里。

  同步提升的還有市民生活的舒適度和便利度。目前,西城區、朝陽區、豐台區先後啟動了一站式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項目建設,東城區、豐台區積極引導生活性服務業企業創新商業模式。

  疏解非首都功能,實質是深化結構調整和優化空間佈局,實現更高水準的發展。教育和醫療資源最重要的是合理佈局,疏解地既包括河北、天津,也包括城六區之外的北京區域。預計2016年年底,北京將建設50個左右的醫聯體,實現服務轄區居民全覆蓋。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首先是好事,其次才是難事”。從北京城市戰略定位出發,態度堅決、路徑理性,牽住疏解功能的“牛鼻子”,就能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使之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帶。

  在不遠的將來,京津冀將形成良性互動、一體發展、協調發展的全新格局,展示出更為雄厚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在支撐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對接“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服務全國轉型發展和全方位對外開放作出更大貢獻。

  (本報採訪組成員 楊學聰 祝惠春 周 劍 執筆 楊學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