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對非經貿合作:不是恩賜,亦非掠奪

  • 發佈時間:2015-10-19 19:16: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桂濤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桂濤)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于2000年啟動以來,中國與非洲的合作進入新階段。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在過去十年迅猛發展,中非經貿合作表現尤其搶眼。

  但因為陳舊的思維方式與根深蒂固的偏見,一些人認為中國開展對非經貿合作是對非洲的援助與恩賜;還有人認為中國對非合作意在攫取非洲資源、霸佔非洲市場。

  任何合作,若總是“一方輸、一方贏”,必無法持久,發展升級更無從談起。過去15年間,中非經貿合作突飛猛進。去年,中非貿易額突破2220億美元,中國對非投資存量超過300億美元,分別是2000年的22倍和60倍。中非經貿合作帶來的是共贏。

  中國發展對非經貿並非恩賜與援助。中非關係早已從單純的援助發展到貿易、投資、工程承包等諸多領域。目前,中國是非洲最大貿易夥伴國,非洲成為中國重要的進口來源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場和第四大投資目的地。

  近年來,産能合作和産業轉移成為中非合作中的“熱詞”,也很可能是未來中非經貿合作的重心。即將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南非峰會將推動中非關係全面轉型升級,其中就包括經貿合作將從一般商品貿易往來向産能合作和技術轉移等方面升級。

  中非經貿領域的合作共贏,在産能、産業合作方面得到明顯體現。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國與非洲對發展的共同渴求以及它們各自的發展階段、稟賦決定了中非合作發展“互有需要、互有優勢、互為機遇”。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此前因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促進經濟增長等原因導致的産能過剩問題凸顯。中國的水泥、鋼鐵、玻璃、光伏等優質富餘産能要“走出去”,有承接需求、有豐富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有巨大市場潛力的非洲是最好的目的地。

  許多非洲國家熱切希望抓住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性機遇,成為中國産業和産能轉移的優先承接地,助推本國實現工業化。一些非洲人相信,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成為國際産業轉移的最大受益者,今天的非洲也同樣應該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

  可以説,中國通過産能合作幫助非洲國家實現工業化,不僅造福非洲,也有利於自身的經濟轉型升級,是中非發展戰略的對接與交融,實為共贏。

  中非經貿合作也並非如一些戴“有色眼鏡”的政客與媒體所言,是中國對非洲的經濟掠奪。

  當前,非洲各國普遍期待加快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中非經貿合作為非洲衝破西方制定並主導的、不合理的經貿秩序,實現真正的經濟獨立提供了可能。中非經貿合作,對促進世界經濟更加均衡、包容和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此外,中國不斷強調,在發展對非合作中秉持“正確義利觀”。在産業轉移中,中國承諾絕不走西方強取豪奪和掠奪式開發的殖民老路,也絕不以犧牲非洲生態環境和長遠利益為代價、將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益的産能轉移到非洲。中國一方面加強“自律”,抬高轉移的門檻,另一方面也幫助非洲加強監督管理能力建設,更好地促進産能合作與産業轉移。

  應指出的是,中非經貿合作始終開放、包容。今年,中法達成在非洲進行第三方合作的共識;不久前,中美同意在非洲推進發展合作。這都説明在“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導”的原則下,中國願與第三方開展在非合作,讓非洲的合作夥伴多元化,維護非洲根本利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