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用長江經濟帶
- 發佈時間:2015-10-19 16:31:15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安徽蕪湖鳩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洪志強為參加長江流域産業與園區對接會,提早到滬忙碌不停,一是對接國內主要機器人産業園區,接洽産業鏈分工協作,以防大家一哄而上重蹈光伏覆轍;二是為正在構築機器人全産業鏈的園區尋求人工智慧方面的人才——上海作為國內機器人産業中心,對於將機器人産業作為戰略新興産業培育的蕪湖來説,對接合作至關重要。洪志強只是前來參會的9省2市59個園區的負責人之一,他們行動各異,但共同目標都是挖掘長江經濟帶發展紅利。
流域各地政府同樣滿懷期待。重慶市副市長吳剛希望在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等産業集群進行對接,和兄弟省市探討開展園區共建、産業飛地等戰略合作的方式。雲南省副省長劉慧晏此前遺憾雲南作為有色金屬資源大省,但尚未發展成有色金屬新材料強省,長江經濟帶的産業合作讓他充滿期待
國家長江經濟帶指導意見發佈一年多後,沿江各地政府及産業界人士聚首上海,謀劃共建共用長江經濟帶。
沿江高鐵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
去年底一份調研報告披露了當前長江經濟帶面臨的“佈局誤區”、“升級困境”、“開發亂象”、“體制積弊”、“生態痼疾”等問題,引起廣泛關注。如長江中游某段79公里的長江沿岸,竟建有108座碼頭;下游12公里的長江岸線佈滿大小28家造船廠,每家平均相距不到500米。“長江經濟帶以往被‘切香腸’一樣越切越碎。實際上,各地同飲一江水,要以共同命運體謀劃未來。”復旦大學副校長林尚立説。
國家發改委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黃漢權認為,各地的協作互補,如流水一樣在“不平”中涌動。“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要以長江為主線把長三角、中三角、成渝等一顆顆‘珍珠’串聯為璀璨項鍊。”
長江經濟帶橫貫東中西,聯通南北,資源和城市高度集聚,人口和生産總值都超過全國40%,堪稱是中國區域經濟的脊梁。在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副司長鄒勇看來,長江經濟帶使命是發展成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助力挖掘中上游廣闊腹地孕育的巨大內需潛力,優化沿江産業結構和城鎮化佈局,縮小東中西地區發展差距,還有利於建設陸海雙向對外開放的新走廊,培育國際經濟合作新高地。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鴻雁教授提到,長江流域的崛起少不了中心城市的帶動,以上海為龍頭的局面已呈兩頭(上海和重慶)崛起、中間(武漢)復興的局面。
從四川宜賓到上海的長江兩岸,散佈著30多個地級市與縣城,但至今沒有一條高效鐵路將這些縣市串聯。目前的滬漢蓉高鐵,由於各段地形因素,修建標準不統一,上海到成都全程需要16個小時,“高鐵不高”。前不久發改委批復的沿江高鐵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帶來喜訊:擬起于上海,經南京、合肥、武漢、重慶等,終點到成都,聯接起長江沿線的22個城市,全程採用時速350公里的標準修建。鄒勇認為,加快長江經濟帶建設,首要在於提升長江黃金水道的功能,建鐵路、公路、航空管道的綜合一體交通走廊。
上海在服務經濟帶中提升價值
上海正在推進科創中心建設,近鄰江蘇也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定位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
江蘇省副省長徐南平説:“上海做高端,用金錢催生出知識,江蘇來做轉化,把知識投放到産業當中再變成金錢。這種協作是共贏的,知識後面有轉化,才有增值。江蘇有上海作為‘知識源’,産業結構會向中高端邁進更快,江蘇的發展跟上海的發展密不可分。”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左學金錶示,上海將在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經濟帶中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價值。
快速崛起的上海西部中心——虹橋商務區,頗受兄弟省市的關注——上海在此打造國家産城融合的標誌性區域。毗鄰蘇浙、處於長三角經濟地理中心,加之虹橋樞紐是目前世界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借力高起點規劃建設,已吸納大批具有品牌優勢、産業帶動能力的246家企業入駐,上半年的稅收同比增長195%。
虹橋商務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閔師林表示,希望和長江流域兄弟城市聯手打造虹橋商務區,到2020年建成為世界級展會核心功能承載區及企業機構總部集聚地。
各地學習和研討自貿區紅利是對接會一項重要內容。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介紹,他們已與長江流域城市和園區交流100多批次,將經驗及時分享。
湖北省副省長甘榮坤對記者表示,本屆對接會上成立長江流域園區合作聯盟、建立旅遊産業聯合推廣合作機制等,提升了上海服務長江經濟帶的能力與水準,發揮了上海對沿江開放的引領帶動作用,今後希望上海在對外開放、産業轉移、金融創新等給予沿江地區更多支援,在理念、産業、技術、管理等方面為後方提供支撐。
園區合作探索産業鏈分工
劉慧晏在鄰國寮國發現,儘管我國製造了全球8成以上家電,但寮國人多數用的是日本産品,日本精耕細分市場,控製程序以寮國語編程深得消費者喜愛。接壤多個鄰國的雲南,小語種文化資源富集,和東部地區家電産業合作空間很大,目前已吸納微軟公司入滇發展小語種編程。“去年滇紅藥業跟德國拜耳合作,我們技術轉讓得到38億元人民幣。雲南生物醫藥資源非常豐富亟待開發,想想上下游産業合作方面潛力多大?”
我國大多産業佈局在園區。如重慶,以兩江新區為龍頭的各級園區體系集聚了全市77%的工業産值;雲南省園區多達132個,實現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80%以上,其他各省也大致和渝滇相當。然而,重慶市社科院副院長王勝調查發現,在200多個國家級開發區規劃定位中,50%有醫藥業、40%有資訊産業、30%有重化工,在管理運營中,各地政府重外部優惠政策、輕內生動力培育,重招商引資、輕産業鏈打造,重經濟目標、輕系統提升,重硬體建設、輕軟實力打造“如此多暗礁衝擊,怎麼來助推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呢?”
因此,園區的協同合作,是全流域合作的重要載體。王勝認為,載體跟載體間的“集群”合作遠比企業跟企業間“單點”合作效率更高,園區的發展模式亟待從政府主導、以地招商向企業主導、産業鏈招商轉型。
上海社科院副院長王振認為,産業分工體系應體現商務成本梯度化特點,按産業價值鏈確立各地的産業分工定位,城市群內釋放中心城市的産業功能,與周邊城市共同打造同一産業集群而體現同城化效用。“如雲貴川等地豐富的旅遊資源,嫁接東部地區的客源、資本等優勢,會有質的飛躍。”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