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一帶一路”須重視華人及其他族群人脈網路
- 發佈時間:2015-10-19 09:2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電 (陶煌蟒)“‘一帶一路’有鐵路建設、海運運輸,但不要忽略設立人際關係網路。”台灣學者任弘在“華僑與中外關係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演講中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經過華人移民最多的東南亞,他們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商業網路,將對“一帶一路”帶來哪些幫助,值得觀察。
17日至18日,“華僑與中外關係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2015年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年會在北京舉行,多位學者在學術報告中圍繞“一帶一路”的歷史思考,多次提出“人脈”的概念,呼籲政策研究者加以重視。
任弘在演講中説,“一帶一路”不能僅從經濟的角度去思考,還要從文明的角度思考。未來世界的衝突不僅局限于政治和軍事,而是整體文明的衝突。
他又指出,中華文明最早就已經借“絲路”與其他文明開始建立交往,而今重新啟動絲綢之路,以“和”為貴的中華文明或將借此扮演世界新秩序的主導角色。
“而作為文明的傳播者,商人在其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華人移民最多的地方,華商的經濟圈可以為‘一帶一路’的實施帶去實在幫助。”任弘表示,“一帶一路”建設要突出“人”的作用,重視梳理人脈關係網路,尤其是這一地區的華商網路、華人社會的力量。
西南大學教授王志章將此列入國家軟實力建設的研究中,他在學術論文中認為,華僑華人是連接中國與全球經濟的“渡船”,他們的獨特優勢為中國的海外投資爭取到更好的機會和優惠,成為中國對外開放和經貿合作的仲介網路和資訊渠道。
“通過他們的介紹,更多中國人可以走出國門,更多華僑華人可以回到祖(籍)國參與建設,這一以華僑華人為主體的商業網路,促進了資金、先進文化、技術、經驗在國家間流通。”王志章如此寫道。
廣西社科院研究員古小松認為,“一帶一路”建設中需構建的“人脈”網路,甚至可以擴大到除華人外的多個鄰近族群。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東南亞分六大族群,包括馬來人、京族、華人、緬人、泰老人、高面人,除華人外,在了解了其他族群的來源、文化、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後會發現,這些族群在思想、宗教信仰、祖先及神靈崇拜等方面與中國人或華人十分相近。
“如果在雙方的交流中,彼此的情感、思想、文化等方面比較融洽,那麼其他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他強調,海上絲綢之路無論政治外交、經濟貿易、文化交流,都離不開“人”的因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