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民間力量助國防技術創新“突圍”

  • 發佈時間:2015-10-19 01:30: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國家戰略之後,9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上掀起一股創業創新的時代風潮。2015年全國“雙創周”活動正如火如荼進行著。有關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新舉措值得借鑒。

  美國是世界上綜合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其國防軍工技術一直領先世界,並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著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但隨著社會發展程度的提高和科技進步速度的加快,美國一直引以為傲的國防技術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迫使其不斷地求新、求變,以保持領先地位。

  國防技術研發是創新動力源

  戰後70年裏,國防技術創新一直是美國技術進步的主要源泉,國防軍工技術研發所産生的重大成果和技術突破深刻地影響著當代科技和經濟發展,如微晶片、GPS技術的産生以及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等,無不與國防技術創新有關。

  美國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不久前完成的一份有關尖端技術來源的研究報告中稱,當今幾乎每一項重大技術進步,其核心技術均得到政府財政的支援。由於政府對技術創新的支援不帶有企業研發的商業逐利性,因此那些對人類生存環境産生重大作用、短期內看不到市場價值的科學探索和技術研發活動,只能由政府承擔主要角色。

  長期以來,美國國防研發經費一直佔據聯邦研發總預算的一多半,是政府支援技術創新活動的主要代表,正是強大的國防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使美國得以保持世界科技領先地位。

  國防技術創新難繞兩大障礙

  儘管美國國防技術研發一直是技術創新領域的佼佼者,但近年來卻面臨著多種因素的制約,不得不尋求戰略上的調整。

  一是新技術發展和市場化週期加快,使國防技術創新難以故步自封。在新技術成果市場化週期相對較長的年代,由政府花錢進行研發活動,然後再與私人企業合作進行“軍轉民”,將國防技術成果轉化為市場産品,這樣的模式並沒有太大問題。然而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技術成果市場化週期越來越短的今天,一項有市場前景的國防尖端技術成果若不能儘快轉化為産品,那麼,極有可能被嗅覺靈敏的企業技術研發所取代,這將造成資金、技術和人力等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但與私人企業相比,國防軍工部門在技術市場化方面的能力和反應機制卻遠遠不足。

  對此,CSIS“國防工業倡議”項目負責人亨特指出,當今技術發展包羅萬象,新的技術成果不斷出現,“國防技術與民用技術”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僅靠國防部門自身的研發活動已無法滿足軍工裝備的發展需要,無論是核心技術發展,還是在其他技術創新領域,均離不開外來力量的支援。

  二是國防預算面臨縮減壓力。在技術創新及商品化速度加快的同時,美國國防研發預算卻面臨著不斷下降的趨勢。上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研發投入是私人企業的一倍多,而目前減少為企業投入的一半。在每年約4000多億美元的研發經費中,聯邦政府的研發預算僅有1400多億美元。作為吸收政府研發投入最多的國防軍工部門,其研發經費不僅步入所佔比例逐年下降的趨勢,而且總額度也面臨減少的壓力,如2014財年的國防研發經費比2012年下降了6.3%。

  國防研發預算的下降不僅給美國國防技術發展帶來直接影響,而且對美國技術創新和整體科技水準的提升也帶來了負面影響。為此,引進外來資源,調整國防技術研發模式成為必然之舉。

  民間資金和技術成治病良方

  事實上,民間力量一直在美國國防技術創新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當前形勢下,國防部門擬進一步對私企開放研發項目,更好地利用民間資源,包括資金、研究力量和設施等。目前各軍種已制定加大吸收私企參與研發項目的初步計劃,如空軍的“成本縮減倡議”、陸軍的“快速裝備力量”計劃及海軍的“快速創新單元”計劃等。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今年春對外公佈了“國防創新試驗計劃”,要求國防研發部門與矽谷高技術企業聯合,利用他們的技術人才和風險投資基金,開展國防技術創新活動。這還不包括已在軍方採購、快速裝備和技術支援中發揮作用的眾多民間小企業。美國防部發佈的最新一版“更佳購買力倡議(BBP 3.0)”已將重點放在通過商業技術力量、開放設施、拓展外延等,促進創新和技術進步,從而獲得(美軍)主導能力的提高上。

  由此可以看出,針對當前國防技術創新面臨的問題,美國選擇了加快“民轉軍”的調整步伐。

  (科技日報華盛頓10月17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