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研製出海底管道漏磁內檢測器 打破國外壟斷
- 發佈時間:2015-10-16 13:22: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16日從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了解到,由我國自主研製的海底管道漏磁內檢測器日前在渤海BZ34-1油田海試成功,取得完整有效數據,檢測器各項性能參數達到國際同類産品先進水準,標誌著我國海底管道“洋檢測”時代即將結束。
“從測試獲得的數據看,內檢測器在缺陷檢出率,缺陷長、寬、深的標定精度以及內外缺陷辨識等方面都與國外內檢測器主流指標基本一致。”項目負責人王建豐説。
油氣管網是能源輸送大動脈。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油氣管網建設,油氣管道安全得到社會廣泛關注。而管道內檢測設備和技術是管道事故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手段。
漏磁檢測是目前較為成熟且工業應用最廣泛的管道內檢測技術。這一技術能檢測出管道內外壁的腐蝕、機械損傷等金屬損失缺陷,對被檢測管道清潔度要求低,可兼用於輸油和輸氣管道。通過線上檢測,可以對缺陷進行識別、定位和量化統計,是指導管道合理維修、開展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據統計,國際上90%的管道內檢測均採用這一技術。國內對這一技術已跟蹤了20多年,但一直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以至於“洋檢測”長期壟斷我國海底管道檢測市場,價格高昂,也使我國海底管道資産面臨資訊洩露的風險。
中海油于2012年3月正式啟動“海底管道漏磁內檢測器研製”項目,組建了由多家科研院校、單位的聯合攻關團隊。項目啟動以來,先後攻克了內外缺陷識別一體化感測器、大行程磁路浮動機構、低功耗數據處理存儲系統、高産能量電源等關鍵技術,研製出國內第一款完全適用於海底管道的漏磁內檢測器;攻克了缺陷漏磁數據自動識別、缺陷高精度量化分析演算法等關鍵技術,成功研發國內首套真正意義上的漏磁內檢測缺陷精確自動分析系統,取得8項專利技術。
王建豐説,如果廣泛採用國內自主研發的檢測器,僅中海油6000多公里的海底管道每年就可以節省8000萬元左右。
此次海試成功後,中海油還將對內檢測器的操作流程、數據分析流程等輔助工作做進一步優化,並對內檢測器及數據分析系統做進一步完善。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內檢測器就可初步實現産業化。海底管道也將迎來我國自己的“體檢醫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