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心大數據“依賴症”

  • 發佈時間:2015-10-16 03:29:28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任 翀

  近期曝出的“支付寶實名賬戶存在驚天漏洞”帖子著實讓很多用戶心裏一驚。雖然該漏洞不太會給用戶帶去實際損失,但對一直處在行業領頭地位的支付寶來説,這一事件無疑給品牌帶來了陰影。反思這次事件,不妨掂量一下大數據的價值。

  在支付寶的信用體系中,大數據被認為是核心力量:用戶能獲得多大的透支消費額度?結果由大數據決定;用戶信用程度如何?依舊是大數據測評;為什麼支付寶提供的很多支付和收款功能比銀行來得簡便?答案同樣是有大數據進行風險預防。不僅支付寶對這些功能津津樂道,用戶也很享受大數據帶來的便捷。

  確實,支付寶在大數據的積累和應用上,不僅有經驗,客觀上也提升了大數據的“作為”。但大數據不是萬能的。就説這次的“漏洞”事件,雖然用戶賬戶“被關聯”與用戶資訊洩露有關,但支付寶作為審核方卻沒有提醒用戶賬戶變動情況。是支付寶不願或不能提醒嗎?顯然不是。支付寶之所以出現這一疏忽,很可能是過於相信大數據的作用,認為在現有數據收集和風險監控中,不需要多此一舉的提醒。

  另一方面,用戶也存在過於依賴大數據而忽視自我保護的問題。面對“驚天漏洞”的帖子,不少網友都指責支付寶存在紕漏,卻沒有想過資訊洩露才是賬戶“被關聯”的禍首,不少用戶缺乏最基本的自我保護措施,忘記了不能輕易透露個人身份資訊、賬戶資訊,不能設置過於簡單的密碼等最基本的網際網路生存要訣。殊不知在大數據時代,不法分子利用技術手段破解數據、資訊的能力與日俱增。用戶怎能躺在形形色色的大數據上高枕無憂呢?

  面對大數據,不論是企業還是用戶,都要增強一些憂患意識。很多企業在收集和使用大數據時,會強調“脫敏”二字,也就是去除數據中涉及個人隱私的部分。既然如此,不僅收集大數據的企業需要承擔起保護資訊不洩露的責任,對提供大數據的用戶來説,也要多留一個心眼,不要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大數據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紫光股份 80.14 10.01%
2 東軟集團 15.94 10.01%
3 賽為智慧 18.52 9.98%
4 航太資訊 27.13 7.28%
5 天源迪科 17.00 6.25%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天夏智慧 12.58 -5.77%
2 上海鋼聯 74.30 -3.19%
3 美的集團 52.84 -3.10%
4 南威軟體 12.10 -2.97%
5 奧飛數據 75.28 -2.87%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