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消費者應增強個人資訊保護意識

  • 發佈時間:2015-10-15 01:54:4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寶日前被曝存在實名認證漏洞。與此同時,還有一些第三方支付曝出洩露客戶資訊、賬戶被盜刷等問題。種種問題雖然暴露了行業發展當前存在的風險,但其背後的立法空白也值得引發深思。

  就在不久前,有用戶打開支付寶實名認證頁面發現,實名認證資訊下方多出了5個未知賬戶,可該用戶沒有收到任何形式的確認或者是告知的資訊,該用戶完全是一個偶然的情況下,點到了實名認證的連結,才發現該情況。

  眾所週知,支付寶實名認證是需要提交身份證等核心資料的,莫名發現自己的支付寶名下多出了幾個賬戶,自然會引發用戶的恐慌。畢竟,支付寶的功能早已經不是簡單的淘寶購物,有更多的應用場景,甚至包括信用進行貸款。而未知賬戶的出現,極有可能發生別人來貸款、自己來還款的問題。

  支付寶第一時間否認了上述情況的存在,並表示,子賬戶無法借用身份發起貸款服務,如果賬戶被盜用産生了資金的損失,支付寶所合作的保險公司將對用戶進行賠付,最高可以賠償100萬元,從而保護用戶的合法權益。

  無獨有偶,有第三方支付則被曝出現賬戶資訊盜刷等漏洞,事實上,對於這些漏洞的出現,當事機構當然應該進行深刻反思,如何提高保護客戶隱私和資訊的能力,並構築嚴密防火牆,使得消費者可以放心消費。

  不得不提的是,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自身也應當提高資訊保護意識,記者了解到,除了駭客盜取之外,很多資訊洩露是用戶自己主動或被動洩露,比如網際網路上一些優惠贈送,吸引用戶主動填入了相關個人資訊等。

  與此同時,不得不正視的一個問題是,當前在網路上倒賣個人資訊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犯罪分子花低價就能夠輕易購買到身份證等各種用戶隱私資訊。實際上,用戶在提高警惕的時候,更應當有法律層面的機制來保護個人資訊,從源頭斬斷個人資訊倒賣的利益鏈條。

  ◎京華時報記者 馬文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