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看待排行榜上的“第一”

  • 發佈時間:2015-10-15 01:31:1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繼在新一輪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清華大學快速上升至25名、引領中國高校衝進世界前25強之後,近日,由《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發佈的2016年度美國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顯示,清華工程類專業力壓麻省理工學院等歐美知名理工院校,排名世界第一。這是近一個月來,中國內地高校再次在世界大學權威排名榜上有所斬獲。

  清華憑何拔得頭籌?我們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這個“第一”?真正的一流,又是否蘊含在排行指標之內?

  科研表現亮眼,助清華排名居首

  此次US News工程類專業前十名中,除清華外,浙江大學位居第四,哈爾濱工業大學排名第七,香港城市大學位列第十名。強手雲集,中國高校緣何表現搶眼?

  “這與各大學排名採用的衡量指標體系各不相同有關。”麥可思研究院相關專家介紹,此次US News的排名選取了2009年—2013年的數據指標。對工程類專業的分類排名採用8項指標進行考量,其中作品發表、論文引用率總量、高品質論文引用率各佔比15%,全球性調研聲譽、區域性調研聲譽各佔比12.5%,標準化論文引用影響力、高品質論文引用百分比、國際化合作各佔比10%。

  “這説明在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中,中國高校注意到某些指標基礎性的重要作用,如科研投入、論文發表、被引因子等,並取得了明顯進步。”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李奇表示。

  從排行榜奪魁到世界一流,還有多遠

  欣喜之餘,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表現突出的工程類專業,也只是此次榜單以學科作為維度排名的1/22,而在另外21類專業的前十名高校中,中國高校大多無緣“前排”。

  排行榜奪魁和真正的世界一流,到底還有多遠?

  10月7日,清華2013級本科生郜雪菲的一篇《排名四問:一流工科與一流清華有多遠?》成為該校師生微信朋友圈裏的“刷屏之作”:“大學的‘一流’與否,並非一紙排名可以定論,各大排名始終也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青年教師……大學之中不同的身份,對於一所大學的‘實力’也有著不同的衡量標準。我們固然欣喜于清華被世界認可,同時也應該擁有比排名上那幾個數字更加實在的評價。”

  低調,似乎成為清華師生面對這個“第一”的共同態度。

  “即使此次清華拿了第一,也很難撼動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等名校在工科教育上的地位。工程類專業本身屬於應用型學科,排行榜關注的指標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其科研産出有沒有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産生比較大的推動作用,這就需要更綜合的評價體系和更專業的同行考量,不只是看幾個簡單的硬性指標。清華冷靜的態度也反映了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清醒認識。”李奇説。

  工夫更要下在排行指標之外

  冷靜、理性。當中國高校逐漸走過為排名升降而簡單欣喜的階段,這成為被評者和排名者眼中應對排行榜秉持的共同態度。

  “大學不應該僅僅想著怎麼樣成為排行榜上的常客或者説提升排名,更多的應該是考慮怎樣通過排名這面鏡子,把自己和其他國家同類大學的差距搞清楚,不斷取長補短,把自己各方面的實力提高。真正幫助自己的大學成功地實現長遠的、可持續的發展,並早日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QS全球教育集團智庫中國總監張巘如是説。

  李奇則認為,評價一個學校、學科是否一流,各類排名固然是重要的參考坐標,但工夫更要下在排行指標之外,“實際上很多科研、學問很難通過量化的計算來體現”。

  在QS 2015年的排名中,李奇所在的北師大教育學科躋身世界前50名,可在與國際同行交流時,他還是時時感覺到自己的差距所在:“只有同行才會知道你和世界一流究竟有多大的差距,這包括對學科整體的把握、對世界同行的影響、對學科發展的貢獻等非常具體、細緻的環節。當中國高校在量化體系上取得長足進步之後, 是時候下力氣考慮這些問題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