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貿發展態勢總體向好

  • 發佈時間:2015-10-14 03:29:46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新華社記者 王希 何宗渝

  多重因素疊加作用下,今年以來,我國外貿面臨著多年少有的下行壓力。海關總署13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我國出口增速繼續回落,進口依然低位徘徊。

  外貿會不會從“減速”滑向“失速”?業內人士認為,儘管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有所回落,但積極變化不容忽視,外貿運作品質效益有所改善、發展態勢總體向好。

  出口降幅逐月收窄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進出口額同比降幅分別為6.2%、8.1%和9.2%。其中,除了一季度出口增長4.8%外,後兩個季度出口同比均為負增長。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分析説,世界經濟弱勢復蘇下全球貿易持續低迷,各國都在保護本國有限的國內市場,前7個月全球出口值同比下降10.9%。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出口回落在所難免。

  同時,綜合成本居高不下,傳統競爭優勢明顯削弱,而新的國際競爭力尚未完全形成,也是出口下滑背後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我國勞動密集型的服裝、鞋類出口同比分別下降6.6%和4.2%,降幅深于同期出口總體,在美國、日本等市場的份額也有所下滑。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以來,各月出口降幅逐月收窄,7月、8月、9月降幅分別為9.5%、6.1%和1.1%。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認為,各項外貿穩增長政策措施逐漸顯效,企業交貨集中的季節性因素是近幾個月出口降幅不斷收窄的重要原因。

  轉換動力積蓄力量

  業內指出,儘管速度放緩,但當前我國進出口運作基本面並未改變,國際市場份額仍在上升,外貿結構優化、效益改善,依然具備綜合競爭優勢和持續發展的基礎。

  從出口産品看,前三季度我國軌道交通設備、手機、醫療儀器及器械等機電産品出口分別增長25%、13.9%和7.7%,外貿企業調整産品結構,更加注重高端製造、高附加值産品的努力初見成效。

  貿易夥伴多元化積極推進。據初步測算,前三季度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值約為4.5萬億元人民幣,超過同期外貿總值的四分之一。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東盟、印度、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出口表現好于同期出口整體情況。

  從外貿主體看,民營企業繼續“領跑”。前三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值6.52萬億元,佔同期進出口總值的36.5%,這一比例較去年同期提升了1.9個百分點,外貿發展內生動力繼續增強。

  未來幾月或有改善

  從運作規律看,每年9月以後的4個月是傳統外貿旺季,其走勢往往對全年進出口“成績單”有著決定性影響。

  部分先行指標顯示,未來幾月出口環境略微好轉:在經歷了連續三個月的下跌後,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項下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7.9%,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説明外部需求趨向平穩。

  海關總署編制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9月份為34,與8月份持平,結束了此前連續6個月的下滑走勢。

  “我們初步預測,如果全球沒有重大的政治經濟突發事件,預計四季度外貿進出口總體情況比三季度要好,出口增速有望回升,進口降幅可能收窄。”黃頌平説。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也認為,綜合各方面因素,四季度出口將比三季度有所改善,但考慮到去年四季度各月出口規模均高於2000億美元,對比基數較高,出口大幅回升難度大。

  他認為,此前一直保持“兩位數”跌幅的進口,是拉低前三季度外貿增速的主要原因。當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在低位震蕩,國內製造業去産能壓力不減、鐵礦石等需求較弱。隨著穩增長力度加大,大量基礎建設投資將帶動進口需求改善,進口降幅有望收窄但仍將保持負增長。

  對於中國這樣的進口大國來説,進口價格走低有著積極的意義。前三季度,我國原油、成品油、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加,但進口價格總體下跌11.6%,同期出口價格總體下跌1.2%。

  “由此測算,前三季度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指數為111.8。”黃頌平説,這意味著我國出口一定數量的商品可以多換回11.8%的進口商品,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明顯改善,對外貿易效益有所提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