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前景美好的PPP為何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 發佈時間:2015-10-13 06:32:59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齊航

  現在似乎提起基礎設施建設,不飚幾個英文縮寫詞彙(比如什麼PPP、BOT、TOT),都顯得你不夠與時俱進。

  最近一年多以來,PPP這個詞兒絕對算是火了。廣義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這種模式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有媒體做過統計,從去年底到現在的半年多時間裏,國家層面圍繞PPP出臺的文件有近10份。國家發改委網站發佈的PPP項目共計超過1000個,總投資近兩萬億元。

  儘管國家政策層面力推,但PPP在中國至今仍然難以擺脫“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今年5月,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在一個論壇上公開透露,去年國家提出的超過1.6萬億的80個PPP項目單中,尚有80%等待落實。

  PPP項目為何至今難以跳脫出“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的怪圈?筆者認為答案繫於三個關鍵詞:讓利、定價和契約。

  首先是讓利。政府是要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有些事兒虧錢你也得幹。而市場經營者則是逐利的,光有前景沒有錢景人家不會幹。PPP項目以前大多都是由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關聯國企來主導建設的。但不同項目在盈利性和公益性上差別明顯,一個高速公路和一個污水處理場項目不能等量齊觀,就算同為高速公路,不同區段“未來現金流”也不一樣。筆者此前在廣東工作時,曾關注過廣東城市的PPP探索,當地稱為“城市可經營項目”。有些污水處理項目連續推介了四五年,始終沒有接盤者。原因就在於産業園區需求不足,盈利性差,政府補貼又不足以平衡投入産出,自然乏人問津。

  然後是定價。市場經營者是想通過PPP盈利的,自然中意成本低、收費高的項目。但政府又需要顧及設施的公共服務屬性,價格定高了消費不起,價格定低了經營者不滿意。在此背景下,一般是在核定建設運營成本的前提下,確定一個適宜的費率。但企業和政府之間有資訊不對稱,這是一個雙方博弈的過程。核定成本需要政府去調查,不僅要花時間,而且需要足夠專業,而企業為了賺錢是有可能誇大成本的。這中間肯定少不了討價還價的過程。

  最後是契約。PPP一般需要政府和市場經營者共同出資,成立特殊目的公司(SPV),彼此通過契約明確權利和義務,講求利益共用和風險共擔。但在原先政府主導基礎設施建設的情形下,是不需要考慮這麼多的。市場經營者最擔心的,莫過於政府在項目建設運營過程中,利用強勢地位隨意變動規劃、調價,又或者因為人事變動影響項目進展。PPP需要地方政府強化契約意識,建立保障契約履行的機制。

  舍得讓利,審慎定價,保證履約,惟其如此,PPP方能掃除羈絆,步入發展快車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