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開啟QE之旅? 言過其實了!

  • 發佈時間:2015-10-13 01:32:32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推廣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引發爭議

  上週六,央行宣佈推廣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在業界掀起千層浪。一些學者認為,央行此舉已然開啟中國版量化寬鬆(QE)之旅。不過,大部分分析則認為,這種説法言過其實。

  QE是否已經到來?

  業界普遍認為言過其實

  央行宣佈推廣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之後,業界便掀起了分析與討論。有學者認為,央行此舉是中國版量化寬鬆的啟動集結號,意味著中國經濟築底反攻即將拉開帷幕。

  所謂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是指商業銀行可以用現有的信貸資産,也就是已經放出去的貸款,到央行去質押,獲得新的資金。上述學者認為,頻繁的降息降準並沒有降低民間30%左右的融資成本,對實體經濟支援乏力,而“抵押品質押品”的鏈條也一直是央行此前一籌莫展的地方,也正是中國版QE的發力區域。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這種盤活存量的做法,其實從一個側面將銀行高企的不良資産進行回收,實際等同於QE的做法。而所謂QE,就是為了緩解銀行有毒資産壓力的扭曲操作。

  不過,這一説法隨即遭到了業界的反駁。國金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馬鯤鵬就認為,央行此舉並不等於QE、更不等於解決壞賬問題。

  “QE是美聯儲直接購買商業銀行表內的次貸相關資産、緩釋銀行有毒資産壓力,而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是商業銀行主動以信貸資産向央行質押獲取資金,兩者在方向、因果關係上截然相反。”馬鯤鵬表示,可供質押的信貸資産是優質資産而非不良貸款,此舉與解決銀行壞賬問題沒有關係。

  東方證券的分析也指出,此次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是銀行在流動性緊張時,拿貸款作抵押,向央行申請再貸款,用於資金週轉之用。“借錢是以自己持有的貸款為質押,且有期限限制,銀行需要支付利息,但QE則是永久買走了有毒資産。”

  取代降息降準?

  或與流動性沒直接關係

  央行推廣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業界還有另一種説法,即央行有意通過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向市場釋放7萬億人民幣的鉅額刺激,且可以無需降息、降準來釋放流動性。

  經濟評論員崔書文表示,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擴圍,幾乎相當於一次降準,或者還要帶點降息的味道,所以目前股市上漲,與央行新的政策舉措相關。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與流動性沒有直接關係。“央行此舉是完善流動性管理制度的未雨綢繆之舉,隨著金融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化,央行近來一直在不斷完善各項制度,存款準備金制度由每日考核改成月均考核,和現在的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擴大,都是為了熨平未來可能産生的流動性波動而做的準備。”

  “降息、降準依然有必要。”中信建投證券宏觀與債券研究團隊首席分析師黃文濤表示,對於央行而言,從貨幣政策層面,這是工具箱的完善,具有長期意義;同時也具有結構調整的作用,可以有針對性地對金融機構提供差別化的激勵,但央行分支機構微觀調控裁量權的增加,可能也會給金融機構帶來新的困惑。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只是央行創新工具的一種,“我不認為可以替代傳統貨幣政策的放鬆,我們仍然判斷年內有降準的必要性和較高概率。”黃文濤説。

  北京晨報記者 姜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