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普通農民到“時代楷模”

  • 發佈時間:2015-10-12 07:31:4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中宣部授予李登海“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以表彰他40餘年致力於高産玉米的育種、攻關和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筆者自18年前採訪李登海以來,一直有個問號縈繞在腦海:為什麼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可以成為育种家、企業家,為民族種業做出如此貢獻。

  在不斷的採訪調研中,筆者愈發感受到,成就背後是精神信念的力量!正是李登海超乎常人的志向、精神、毅力和理念,使他最終成為了“時代楷模”。

  志向:趕超世界先進水準

  時勢造英雄,時代楷模必然沐育時代精神。李登海青年時代,一直受董加耕、邢燕子等模範人物的精神鼓舞。1972年,在萊州市西由公社後鄧村農科試驗隊擔任隊長的李登海,偶然間在一份報告中看到美國農民華萊士創出春玉米畝産2500斤的紀錄,是當時李登海家鄉玉米産量的十倍。

  巨大的差距,極大地激發了李登海開創中國玉米高産道路,趕超世界先進水準的決心:“美國農民能辦的事,我們中國農民也能辦到”。此後40餘年,李登海一直以國家利益為重,堅守著為國家而科研的人生信念。直至他獲得“時代楷模”殊榮的今天,仍不改初心:“面對32億元的資産,我個人沒有感覺,將來我準備設立‘李登海科學創新基金’。”

  精神:學無止境、學以致用

  一個初中畢業的農民,要幹玉米高産攻關的事,比登天還難,怎麼辦?答案是無止境的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專家和教授學習;向實踐學習,向有實踐經驗的農民和科技人員學習。”李登海説。

  白天他帶領農科隊員在田裏搞高産攻關試驗,晚上點著煤油燈,自學農技知識。縣裏、社裏每次組織的專家學者的農業科學技術講座,不論跑多遠的路,李登海都要趕去聽講求教。1974年,李登海到萊陽農學院進修,用一年時間就拼命似的學完了《作物栽培學》和《植物生理學》等十二門課程。

  在邊學習邊高産攻關中,李登海發現,僅靠改善栽培條件、強化栽培措施突破不了平展型玉米産量極限;必須育新種、改新型。於是李登海理論結合實際,率先打破了栽培與育種的學科界限,將二者在高産攻關實踐中有機地統一起來,相輔相成,成就了他率先提出並確立我國緊湊型雜交玉米的高産之路。

  毅力:太忙了、太苦了、太累了

  40餘年持續高産攻關,沒有毅力根本堅持不下來。用登海種業人的話説,李登海“太忙了,太苦了,太累了,貢獻太大了”。

  李登海曾在海南育種連續度過了37個春節。每年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的鞭炮聲中,他都是忙碌在玉米地裏。他沒有星期天、節假日、沒有八小時工作制,天亮就下地,天黑才收工,一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以上。即使外出開會,晚上回來也要打著手電到試驗田轉一轉、看一看。李登海的實驗室主要在田間,每年為玉米套袋200萬個,都要逐個觀察、紀錄、選擇、分析,全憑手工操作。春爭日,夏爭時,玉米授粉最緊張的時候,他的作息時間只有“玉米時間”,沒有“北京時間”。

  理念:創新、引進、再創新

  在自主研發的同時,李登海抓住機遇,在我國率先開始了對國外新種質資源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選育出一批新的高産優良品種和自交係。

  美國和我國玉米育種界曾嘗試利用半矮生的br2基因來降低株高、提高密度而增加産量,但都沒有成功。李登海“獨闢蹊徑”走多基因之路降低株高。目前,他已經育成10多個超級玉米品種,其中2個通過國家審定,5個通過省級審定。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宋同明認為:“這種玉米類型代表了世界現代玉米育種的大趨勢和大方向。這是李登海在確立我國緊湊型雜交玉米高産育種方向的基礎上開拓創新的具有世界玉米高産育種趨勢性、方向性的新途徑。”農業部玉米專家指導組組長趙久然稱:“李登海已經跨入精準快速玉米育種的自由王國。” 宋遜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