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餘分級診療方便村民看病

  • 發佈時間:2015-10-12 07:31:1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崔麗

  “小病忍一忍,嚴重了就往省市大醫院跑。”這是目前基層農民對待疾病採取的普遍做法。而在江西省新餘市,自去年5月被確定為第二批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繫試點城市以來,新餘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現已取得初步成效,分級診療全面鋪開,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得以大大緩解。今年1月至8月,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佔全市總診療量的64.2%。這是怎麼做到的?記者來到新餘市一探究竟。

  9月28日,新餘市渝水區良山鎮下保村,良山鎮中心衛生院的醫生帶著心電圖儀、B超儀等設備來給村裏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體檢。“下保村以前沒有衛生室,有個感冒也得往鎮上跑,好麻煩的。現在有了衛生室,可以直接劃醫保卡報銷,還有鎮醫院的醫生定期下來,看個病方便多了。”下保村村民何愛華説。去年,下保村建起了衛生室,因為看病的人少,收入不好,沒有醫生願意幹,良山鎮中心衛生院下派了一名醫生到這裡工作,每月由鎮中心衛生院發放3000元的工資。現在,來這裡看病的村民越來越多了。

  良山鎮中心衛生院負責人劉志勇介紹,鎮衛生院與村衛生所電腦聯網,村衛生所開的藥價錢與鎮衛生院一致,開的處方鎮衛生院也可查得清清楚楚。老百姓到哪看病,所花費用都一樣,有個頭痛感冒類小病現在就不會跑到大醫院去。

  在良山鎮中心衛生院,記者看到,門口還挂有新鋼中心醫院協作醫院的牌子。劉志勇介紹,每週四,新鋼中心醫院的曾新輝與廖蘭香兩名專家都到這裡坐診,同時就CT影像診斷、婦科疑難雜症等指導衛生院的醫生,有時也不定期到鎮衛生院為疑難病患者治病。

  新餘市副市長史可介紹,為解決病人下不去,基層接不住,病人就醫習慣往大醫院跑的問題,市衛計委等五部門制定了《新餘市實施分級診療制度試點工作方案》,市衛計委下發《新餘市分級診療制度試點工作考核評價方案》。從2014年起,每年籌集資金500萬元,計劃用3年時間建設30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費用由市、縣、鎮按2:2:1比例分擔,目前已建成村衛生室近200個。全市6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分別和轄區的7個鄉鎮衛生院、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利益共用、業務協作”的醫療聯合體。牽頭醫院每週要選派兩名副主任醫師以上的專家到對口基層醫療機構坐診指導,專科醫師進社區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巡診,並建立轉診綠色通道。鼓勵市醫院醫生走訪基層,下去一天補助400元,病人康復的轉下去,每人補助600元,均由財政支出。而且推行鄉村醫生養老保險制度和鄉村醫生醫療責任保險,為鄉村醫生解除後顧之憂,穩定“網底”隊伍。經基層轉診到上級醫院的參保人員,報銷比例在原來基礎上提高5%。

  “上下轉診通道建設容易,難點在於患者對基層醫院的信任。分級診療是理想狀態,是一個逐步推進的艱辛過程,好在現在已經起步。”新餘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廖小平告訴記者,通過上級醫院專家的現場坐診和指導教學,花大力氣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水準,是當前分級診療亟待解決的基礎工作。

  史可介紹,遇到衛生所或鎮衛生院看不了診斷不清的病,才會轉到上一級醫院,同時,在上級醫院治療後需要康復的,轉到下一級醫院,實現市、縣、鎮、村四級雙向轉診。方便老百姓看病,不會貽誤病情,也減輕大醫院人滿為患的負擔。

  新餘推進分級診療後,效果很明顯。患者負擔減輕,市級三家醫院接診量減少,病人流向開始轉向基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