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路訂餐暗藏諸多安全隱患 專家:細則配套方能有效監管

  • 發佈時間:2015-10-05 10: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管昕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隨著網際網路業態的日漸發達,利用網路訂餐已經成為很多人訂餐的新方式。人手一部智慧手機,五顏六色的App軟體。您在需要用餐的時候,只需要手指在送餐軟體平臺上點一點、選一選,就可以做到足不出戶等著送餐員將美食送上家門來。這就是傳説當中的外賣黨。

  但是,記者經過實地探訪發現,這種方便快捷的訂餐方式,其實它的背後潛藏著諸多漏洞和亂象。

  比如不少網上號稱精緻的餐館,實際上是臟亂差的“家庭小作坊”;多家第三方訂餐平臺對註冊餐館的審核並不嚴格;有的餐館甚至連營業執照和從業資格都沒有。那麼這些存在著種種問題的餐館是如何通過“喬裝打扮”榮登“大雅之堂”的呢?

  登錄手機軟體下載商店不難發現,各種為“懶人”餐飲量身打造的訂餐軟體五花八門。除了大眾點評、糯米網、美團網、餓了麼等一些品牌訂餐軟體外,“外賣超人”、“易外賣”、“飛飯”也日漸火爆起來。記者以想網路開店的名義聯繫了“餓了麼”、美團外賣等多家軟體的客服,客服人員均表示,和他們進行商業合作,必須要有相關證件。

  客服人員告訴記者,首先必須要有店面、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的,需要審核,之後在官網申請一下。

  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專做網路送餐的“餐館”,沒有相關證照也可以做生意。記者在“餓了麼”APP上隨機選擇了一家外賣店,這家名叫“為了老婆開的店”的外賣店,主要售賣一些簡易工作餐,比如牛肉飯、鹵面等,店舖好評率為87%,網友留言有1200多條。但網頁介紹上並沒有詳細寫清楚店舖所在的具體位置,只是模糊地介紹店舖位於北京交通大學附近。記者通過網頁上留的電話,以訂餐為由聯繫上了店老闆,老闆告訴記者,他開的不是實體店,而且無法提供發票,只能開個收據。

  通過仔細查看這家店舖的網頁介紹,這家外賣店的《工商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都處於上傳狀態,也就是説,這家已經在“餓了麼”外賣軟體平臺上正式營業的店舖,並沒有提供正規的營業執照和許可證。

  對此,“餓了麼”客服工作人員表示,因為他的個人資訊在上傳中,如果在他們網站上開店的話必須要有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查看到他們沒有的話,可以把資訊反饋給他們,他們會聯繫市場負責人儘快處理。如果確實是沒有所説的這些證件,他們會嚴肅處理。

  記者瀏覽了“餓了麼”和外賣庫等多個訂餐軟體,點擊進入選購菜品頁面之後,基本上找不到商家的相關資訊,消費者很難從琳瑯滿目的菜品圖片中,找尋到商家合法的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等相關證照。有的店舖連商家電話都沒有,只能訂餐下單。在一家不知名的外賣網站,記者點擊“添加外賣店“進入申請網頁,網站並沒有要求提供《餐飲服務許可證》等證照,只需輸入店名、身份證驗證等步驟就能完成註冊,輕鬆開店,挂出招牌就可以開展送餐服務。這樣的入行門檻,多少讓消費者有些擔心。

  網路訂餐平臺自火爆以來,其註冊商家的衛生狀況就廣受媒體關注。多家媒體曾曝出,訂餐軟體上銷量喜人的店舖,如“美味龍蝦”之類的海鮮店,網頁上看起來菜品照十分誘人,但記者實地採訪卻發現,網店的實際店舖環境不僅臟亂差,連網路登記的地址都與實際不符,甚至有網路送餐店藏身城中村,地面油膩食用油無商標的新聞也屢上報端。

  近兩年,網路餐飲交易規模發展迅猛。僅“餓了麼”網路送餐平臺,目前就已覆蓋全國250多個城市和地區,單日訂單量峰值突破240萬單,交易額達7500萬元。而規模壯大的背後,是網路創業的激增,實體店的日漸萎縮。越來越多的小餐館開始註冊網店,甚至有一些地攤小店搖身一變成為網上叫賣的精緻餐館,只需要在圖片上下工夫,銷量就會不錯。

  河南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化粧品監管處處長齊新志説,這給食品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人員是不是經過健康體檢?設施有沒有經過審核?同時還存在原料購進沒有得到監管等問題,存在很多隱患。

  確實,只是看看圖片動動手指無法分辨到底這家餐館是不是安全,是不是靠譜。來自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網上訂餐投訴案件同比增長138.1%。10月1號起正式施行的《新食品安全法》,首次將網路食品交易納入監管範疇。那麼,這部餐飲新政能否有效監管網路訂餐亂象呢?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雖然首次明確: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對入網食品經營者負責,其中要求交易平臺應對入網經營者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如果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第三方交易平臺應當與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儘管網路送餐開始實名,但對監管者來説,還不知從何管起。

  齊新志告訴記者,食品安全法公佈後,具體的還沒有明確的東西出臺,現在沒有監管的具體規定,他們也在等待國家的相關規定。

  多位基層食品安全執法者向記者透露,他們單位目前還沒有對網路送餐的監管部門做出明確的職責劃分,雖然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經對此行業有所涉及,但落實“實名制“還需要一個過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也指出,新的食品安全法真正落到實地還需要細則配套。

  朱毅表示,國家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大的特點就是粗不細,要落到實處,需要很多配套細則和法規,才能讓粗的東西産生權威,同時具有可操作性。

  記者在調查中注意到,多家訂餐平臺都會要求商家提供相關證照,但對網路送餐的商家是否必須有實體店等沒有作出明確限定。朱毅表示,目前的網路訂餐行業,仍有不少死角,監管沒有完全覆蓋到。

  朱毅告訴記者,原材料的儲藏運輸,怎樣讓不安全的食品不生産出來,讓安全食品在路上不會變成不安全的食品等等,都是網路餐飲監管沒有覆蓋到的盲區。從業人員有沒有健康證,有沒有生産許可證,有沒有相應的實體店,後廚經不經得起非疫情檢查等,這些都是目前不清楚的。

  也有專家指出,眼下,一些小餐飲店,僅在第三方交易平臺上,月送餐量就已經達到了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的規模。這樣的經營行為,未來如何準入和監管,也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規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