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昌江:教育移民讓山裏娃邁出脫貧第一步

  • 發佈時間:2015-10-01 05:31:2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操戈鄧衛哲

  地處海南熱帶雨林腹地的王下鄉今年喜事連連,23名學生考入大學,創下了歷史之最,也讓這個黎族貧困鄉鎮看到了希望。

  2006年,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山區貧困問題,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提出了教育移民的扶貧探索,9年多來,約800名山區寒門學子受益。

  昌江縣教育局副局長林書輝介紹,教育移民工程的重點是遷移偏遠、貧困、處於生態核心區的鄉鎮中小學生,異地安置就讀,讓更多農村貧困地區和山區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成為有文化、懂技術的新型人才,為貧困地區經濟注入持續發展的動力。

  “如果沒有教育移民,我恐怕連初中都讀不完。”幾天前剛到瓊州學院報到的大一新生韓慧珍覺得,教育移民讓自己邁出了改變命運的第一步。

  王下鄉離昌江縣城52公里,是海南最為偏遠、貧困的鄉鎮之一,地處霸王嶺腹地,四面環山、河流縱橫、叢林莽莽,是昌江的生態屏障。該鄉下轄4個村委會、13個自然村,每天只有一班公車通往縣城,來回一趟需要一整天。

  多年來,當地人依然保留著落後的生産生活方式,儘管海南各級政府對王下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但當地群眾的生活水準仍提高較慢。

  2005年下半年,經過多次調研,昌江縣提出“扶貧先扶智”的思路,決定在王下鄉率先實施教育移民工程,即把全鄉初中生遷至縣城就讀,以此拓展易地扶貧內涵。

  林書輝覺得,此舉一方面逐步減少王下鄉人口,為城鎮化發展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提高貧困地區居民文化水準,且通過教育提升環境保護意識,從思想上轉變落後的生産生活方式。

  為將教育移民落到實處,昌江從實際出發,規劃了“村鎮——縣城——職教”三段式教育移民扶貧工程。著重加強鄉鎮一級學校建設,完善學校寄宿條件,逐步把居住在偏遠山區的學生和生態核心區學生移民到鄉鎮中心學校和縣城學校寄宿讀書。

  三段式教育移民的第一段就是將王下鄉各村的小學合併一處。10年前曾在王下鄉中心學校擔任副校長的林書輝直言,王下鄉各村委會原來都設有小學教學點,但多數學生家離教學點很遠,需跋涉20多公里山路才能到達,因此很多學生不得不帶足一週的口糧,在學校裏生火做飯,晚上再鋪一張草席入睡。2006年,王下鄉5所小學被撤銷,所有學生和老師統一編入該鄉中心學校。

  第二段是將全鄉初中生移入縣城民族中學就讀,前兩個階段為教育移民的核心部分。2006年,王下鄉中心學校初中部被撤銷,123名就讀學生被安排進入教學品質更好的縣民族中學上學。

  第三段則是主要針對中考落榜生。昌江從2007年開始,將落榜的王下鄉考生全部安排進入職業高中進修,以期習得一門可以立足於社會的手藝。

  “三段式教育移民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期間,一切學雜費用均由校方和教育局承擔,每逢節假日,校方還會派車送每位學生回家。”林書輝認為,這是昌江教育扶貧的一次成功創新。目前,昌江教育移民範圍已拓展至多個鄉鎮。

  “教育移民為山區學子帶來希望的同時,也對接收學校提出了教學和管理挑戰。”昌江縣民族中學校長方世海介紹,從2006年9月至今,已經有大約800多名王下鄉學生來到民族中學就讀,他們初入縣城時,學習基礎、精神面貌、素質禮儀等方面較差,著實費了一番腦筋。

  為了讓山區來的學生儘快融入新的學習環境,在教學方面,昌江縣民族中學在班主任、科任老師的調配上安排了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班主任,並安排各年級、各科組中有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擔任科任老師,要求他們因材施教,對教育移民學生制定目標要切合實際,佈置作業難度要適中。

  另一方面,昌江縣教育部門也和該校一起,對教育移民學生精神面貌進行改造。方世海稱,教育移民學生多是黎族,為了讓其增強文化素質,校方鼓勵他們多與漢族學生接觸。於是在排座位時,黎族與漢族學生同桌,山區學生多坐在教室前排的現象非常普遍。

  “通過教育移民,山裏孩子的整體素質和精神面貌改變很多,變得更加知書達理。”王下鄉黨委書記吳成元介紹,2006年實施教育移民至今,全鄉共76個學生考上大學,而且錄取人數逐年增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