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黃金儲備規模為1658噸 “藏金於民”成效顯著

  • 發佈時間:2015-09-30 11:5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9月30日電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消息,國家外匯管理局今日公佈了2015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報告回應“如何看待近期我國黃金儲備變動”時指出,截至2015年6月末,我國黃金儲備規模為1658噸,與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相比,我國黃金儲備的規模不大,“藏金於民”成效顯著。

  近期,人民銀行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公佈特殊標準(SDDS)公佈了黃金儲備數據。截至2015年6月末,我國黃金儲備規模為1658噸,較上次(2009年4月)公佈規模增加了604噸。

  報告明確,根據國際收支統計原則,黃金分為貨幣黃金與非貨幣黃金,前者由央行持有,是一種金融資産,在金融賬戶的儲備資産項下記錄;後者由其他部門持有, 是一種實物資産,在經常賬戶下的貨物進出口中記錄。央行增持黃金儲備,根據交易對手可分為國內交易和國外交易。國內交易不需要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進行記錄。國外交易需區分交易對手進行記錄,只有與國外央行或國際組織的交易才記錄貨幣黃金,從其他商業機構購買屬於非貨幣黃金進口,記錄在貨物項下,這些非貨 幣黃金通過黃金貨幣化(非交易變動)最後形成央行的貨幣黃金儲備。

  報告稱,我國本次增持黃金的渠道主要包括國內雜金提純、生産收貯、國內外市場交易等方式。其中,國內雜金提純、生産收貯以及國內市場購買都屬於國內交 易,不需要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進行記錄。國外市場購買黃金的交易對手均是國外商業機構,而非央行或國際組織,因此不應記錄為貨幣黃金增加,而應記錄為貨物進口。考慮到本次增持黃金是多年來逐步累積的,進行追溯調整較為困難,因此國際收支平衡表中不再對這些交易進行記錄和調整,未來發生交易時根據實際情況進 行記錄。存量方面,央行的黃金儲備餘額記錄在國際投資頭寸表的儲備資産項下,2015年2季度貨幣黃金餘額變化與流量之間的差異形成約220億美元的非交 易變動,其中包括黃金貨幣化以及往期存量黃金的價格變化等。2015年6月末,我國黃金儲備餘額624億美元,與外匯儲備之比為1.7%。

  報告指出,雖然與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相比,我國黃金儲備的規模不大,與外匯儲備之比不足2%。但是,從絕對量來看,我國的規模並不低。根據世界黃金協 會(WCG)7月公佈的數據,中國已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五大黃金儲備國。排在前四位的美國、德國、義大利以及法國由於其本幣均是可自由兌換貨幣,同時外匯儲備規模較低,因此黃金儲備與外匯儲備之比較高。而我國作為尚未實現完全可兌換的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規模較大,黃金儲備比例自然較低,因此不能僅以這一比例高低來衡量黃金儲備規模是否合適。作為外匯儲備全球第二大國的日本,其黃金儲備的佔比也只有2%。

  報告表示,黃金作為一種特殊的資産,具有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屬性,與其他資産一起配臵,有助於調節和優化國際儲備組合的整體風險收益特性。但是,相對於其他外匯資産,黃金儲備也有著一定高點接近1900美元,之後不到兩年又回落到1200美元左右。價格的大幅波動不利於儲備資産保持安全性。從市場容量和流動性看,國際外匯市場的日成交量在5萬億美元以上,債券市場僅美國餘額就有約50萬億美元,而國際黃金市場日成交量僅有約0.3萬億美元。因此大規模持有黃金作為儲備資産難以滿足隨時變現的需要。從資産的保值增值性來看,持有黃金儲備不僅不能生息,還要支付託管費用以及存儲費用等成本。

  此外,報告還指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黃金生産國,也是黃金消費大國。2015年上半年,我國累計生産黃金229噸,消費黃金561噸,其中,首飾製造用 金412噸,金條及金幣用金102噸,工業及其他用金47噸。可見,“藏金於民”成效顯著,而從國家儲備角度來講,也沒有必要和老百姓“爭”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