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社科院專家:中國有17%的人口“被城鎮化”

  • 發佈時間:2015-09-29 17:38:22  來源:中國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8》發佈會在京舉行。藍皮書提出,社科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指出,中國的城鎮化是指常住人口城鎮化,和戶籍人口城鎮化還有巨大差別。還有17%的中國人口是“被城鎮化”的,是有其名,不能説完全無其實。

  蔡昉説,我們談的城鎮化超過世界平均水準,其實主要是指常住人口的城鎮化,常住人口城鎮化和戶籍人口城鎮化有巨大差別,也就是説我們所知道的54%和37%之間的差別。也就意味著17%的中國人口是“被城鎮化”的,是有其名,不能説完全無其實,但是實還比較少一些。這是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如何使新型城鎮化成為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蔡昉用了三個“新”字來解讀新型城鎮化應該新在什麼地方,新型城鎮化如何與新常態相對接,同時未來經濟增長的新的引擎究竟在什麼地方。

  蔡昉説,我們講新常態,其核心還是講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産業結構、經濟發展方式轉向中高端。我們現在就要解釋經濟增長的減速或者轉速的原因是什麼?中央概括三期疊加,剛才單菁菁加了一期,第四期也有它的意義,中央説三期主要是解釋經濟增長速度為什麼會降下來。“三期疊加”其實很好地解釋了新型城鎮化,新型城市化的新就新在化解而不是加強這三期。因此要按照這個東西去衡量城鎮化是不是新型的,它就有意義了。換句話説,如果實現不了中高端,中高速其實也難以維持,難以保障。所以,城鎮化不能走老路。

  蔡昉認為,要認識到經濟增長速度換檔是一種必然性,不是説無可奈何,而是它本身就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我們要適應它。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説,我們寧要較低的經濟增長速度,也堅決不能用傳統的發展方式去維持經濟增長,也不能在依靠傳統的經濟增長動力。許多研究都表明瞭保持中高速、全要素生産率的貢獻應該大幅度的提高,也就是如果沒有全要素生産率的貢獻,緊緊依靠過去資本、勞動、土地的投入,中高速也維持不了。

  “我們今天接受結構調整的陣痛是必要的,是符合發展規律的。如果沒有這個陣痛,其實我們什麼也轉不了,産業結構調整不能實現,發展方式也不能轉變。因此,我們的城鎮化要是推動,而不是延緩發展方式的轉變,要允許陣痛,沒有陣痛就説明我們創造性破壞的機制沒有發揮作用,因此生産率也不能得到提高,也不會有産業結構的升級換代。”蔡昉説。

  蔡昉還認為,消化前期刺激政策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而不是在已有的深層次矛盾上再進一步火上澆油,也就是説不再應該以産業為核心推動城鎮化,這就是它的“新”意所在。因此,城鎮化理念和政策應該進行深刻的調整,新型城鎮化精髓是什麼?過去學經濟學、城市經濟,我們都被教導説城市化、城市發展的核心就是聚集效應,就是積聚,生産要素的積聚,各種東西的積聚,就是規模經濟。

  “我覺得這個道理沒有過時,但是仍然要與時俱進,特別是針對中國我們面臨的問題來説有一些觀點要向前推進一些,也就是説當今社會城鎮化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産業積聚,人口積聚,甚至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簡單的經濟活動的積聚。其實更應該説的它是創造力的積聚,它是有意義的。”蔡昉説。

  蔡昉建議,按照這個定義這種方式來修訂城市化定義,創造力的積聚才是城鎮化,特別是新型城鎮化的本質。特別是對我們今天面臨的挑戰有直接的針對性。

  “創造性的積聚不會造成産業依賴和資源枯竭。如果不改變觀念,還推行傳統城鎮化,實行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還會造成産業資源依賴,未來仍然是資源枯竭。我們過去説資源枯竭的時候就是自然資源,比如礦産,其實也不完全是,大家可以注意到底特律、密西根州這樣的地方是資源枯竭的現象和單一産業汽車業是有關的,已經突破單一的資源這一條。”蔡昉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