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亞健康”城市佔九成以上 城市發展存十大問題

  • 發佈時間:2015-09-29 13: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9日訊(記者陳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今天發佈的《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8》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提質減速的新常態,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創新城市發展模式成為我國城市主動適應新常態的必然選擇。然而,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部分城市過度擴張或超載擴張,資源緊缺、環境污染、供給不足、交通擁堵等“城市病”或“亞健康”現象依然普遍。

  報告對2014年除拉薩市、三沙市、海東市以外的287座地級及以上建制市的健康發展情況進行了綜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深圳、北京、上海、佛山、廣州、蘇州、珠海、無錫、鄂爾多斯、杭州等十座城市居2014年度城市健康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前10位。其中來自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分別為4座、4座和1座。深圳市的健康發展綜合指數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1。總體來看,與2013年度相比,2014年全國城市的健康發展水準有小幅上升,尤其是健康社會、健康環境和健康管理方面表現突出,但健康經濟指數下降幅度較大,較2013年下降了15.32%,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當前我國經濟的下行壓力。

  全國共有26座城市處於相對健康發展狀態,包括深、上海、紹興、佛山、蘇州、杭州、泰州、廈門、南京、東營、中山、長沙、無錫、瀋陽、鎮江、南通、揚州、淄博、煙臺、惠州、溫州、克拉瑪依、福州、威海、湘潭、昆明等城市。其中,來自中東部地區的城市共21個,佔全國健康城市數量的80%,來自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城市分別為2個、2個和1個。而綜合排名居前10位的北京和鄂爾多斯則未進入健康城市行列。上海、杭州、克拉瑪依等城市連續兩年達到健康城市標準。此外,健康經濟排名前10位的城市僅有3個入圍健康城市序列,表明經濟發達城市的經濟績效與城市健康發展失衡嚴重。總體來看,2014年無論是城市健康發展的整體水準還是健康城市的數量都有所上升,然而,當前全國287個地級市處於健康發展狀態的不到十分之一,亞健康城市仍佔全國城市的九成以上。

  報告指出,全國城市發展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十大“亞健康”問題。

  一是發展方式依然粗放。近年來,我國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總體來看,發展方式依然粗放。

  二是經濟增長較為乏力。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依然不足。出口增速放緩,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下降,社會層面的需求尚未被有效啟動,“三駕馬車”的發展不同程度受阻,給經濟增長帶來較大壓力。

  三是管理建設相對滯後。相對於城鎮化和城市發展的快速推進,很多城市的基礎建設和管理能力相對滯後,城市的軟硬環境都存在薄弱環節。如城市建設重地上、輕地下,地下管網建設嚴重滯後、歷史欠賬過多,很多城市在強降雨面前街道成河、內澇成災。

  四是失衡現象比較嚴重。當前我國城市發展中存在諸多失衡現象,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産城分離”。城鎮化推進速度很快,但産業發展沒有跟上。其次是“職住失衡”。一些城市産業園區或經濟功能區缺乏住宅和相應的生活服務配套,而另外一些新區則缺乏足夠的産業支撐和就業崗位。最後是“社會空間分異”。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群各自聚居在不同的城市空間內,並由此引起居住分化、階層隔離、社會分裂和貧困人群邊緣化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影響城市的健康發展。

  五是社會矛盾交織凸顯。隨著市場經濟的轉型,社會利益格局的調整,快速發展中各種新舊問題的積累,城市社會整體處於矛盾多發期。

  六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首先,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確立,一些重要産業的對外技術依存度過高。其次,創新激勵機制尚未完善建立,企業的創新動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最後,産學研結合不緊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率低,很多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從“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步履維艱。

  七是環境污染問題突出。

  八是安全風險隱患加大。

  九是城市發展千城一面。

  十是存在庸政懶政怠政。

  報告認為,“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也進入城市轉型提質發展的新階段,亟需有針對性地破解“亞健康”問題,從頂層設計和基礎建設著手,雙管齊下推動城市健康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