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50後”到“90後”的中秋記憶

  • 發佈時間:2015-09-28 12:29:21  來源:寧夏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鄭州9月27日電 農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在傳統的中國,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時代在快速變遷,不同年齡的中國人對中秋有著不同的記憶,然而不變的是他們對家庭的重視和對平安幸福的嚮往。

  “每年的這一天總會覺得英國的月亮沒有家鄉的圓。”“90後”女生小田,今年又是在離家8000多公里的地方跟同學一起慶祝中秋,這是小田在英國過的第三個中秋節。

  “以前覺得中秋節就是吃月餅,看月亮,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現在不一樣了,每逢佳節倍思親,隻身在異國他鄉更能體會這種思念,即使是在中國城買的月餅,也吃不出家鄉的味道。”小田説。

  “再過一個中秋就畢業了,一定好好看看家鄉的月亮。”小田説,中秋節其實是一種割捨不掉的牽掛,對那片土地和那些人。

  在有些人的記憶裏,中秋夜亦是美食夜。各式各樣的月餅糕點,香醇的桂花美酒,秋季正肥的螃蟹……

  “説著説著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80後”北漂女孩阿丹説,她對於中秋節最深的印象就是好吃的。“媽媽總是會提前買好月餅,有五仁、豆沙、棗泥,再去爺爺家的石榴樹上摘上幾個大石榴,去集市上買一提螃蟹。”阿丹説,今年提前好多天就買好了回家的票,就盼著家裏那一頓美餐。

  其實,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中秋是一個圓,月亮的圓,月餅的圓,以及每個人心中所追求的美好的團圓。

  “60後”保潔員玉容對這一天格外的在意,她向單位請了假,因為自己的一雙兒女今天要回家。“盼完春節盼中秋,那兩個傢夥平時總説自己忙,但是中秋節,怎麼著也得回趟家。”玉容早早地買好了月餅,她能清楚地記得兩個孩子喜歡的口味。

  “小時候,一進入8月就開始景(河南方言,意為盼望、稀罕),那時候都盼望著走親戚,因為到親戚家會有好吃的。”“50後”王臘梅説,到了中秋節那一天,一家人早早的吃完飯,把桌子搬到院子裏,上面放些水果和月餅,和家人面對面聊天,和鄰居隔著院籬聊天。

  “什麼都聊,山南海北,前三皇后五帝地聊,瞌睡的頭都磕到桌子上了也不願意回去,一定要聊到月亮下去了。”王臘梅説。

  “以前過中秋和現在過中秋感覺不一樣,以前是稀罕吃的,現在是稀罕人。”王臘梅感慨道,“日子雖然好過了,傳統的節日不能丟,常聚常有。”對現在的王臘梅來説,每一次大團聚都是一種奢侈。

  月圓兆人之團圓,在幾代人記憶的變與不變中,團圓一直都是中秋的主題,也是中國人文化心理的最終歸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