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企連續債務違約根在改革滯後

  • 發佈時間:2015-09-28 02:4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國企連續債務違約 根在改革滯後

  繼保定天威破産重組之後,第二家國企——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近日也刊發公告稱,為保護投資者利益,國機集團或其受託機構擬受讓“12二重集MTN1”及“08二重債”全部債券,兩隻債券均恢復交易,原因也是無力償還到期債務。

  天威集團是經河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光伏、風力發電企業,曾經是國內最大電力設備變壓器生産基地之一,也是惟一獨立掌握全部變壓器製造核心技術的企業。過去是地方性國有企業,後與兵器裝備集團合作,成為後者的一家下屬子公司。

  二重集團作為國家戰略性企業,與一重集團、哈電等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國家政策的特殊關照和扶持。近年來,隨著市場開放度越來越高以及裝備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這些傳統戰略性企業發展也面臨巨大壓力。特別是二重,因為日本核爆炸事件而陷入了嚴重困境,被迫和中國機械集團合作,成為其二級子公司。儘管如此,由於市場嚴重低迷,生産經營難以為繼,出現到期債務難以兌現的問題。

  應當説,無論是保定天威還是二重集團,以及與兩家企業一樣面臨相同困境的其他國有企業,出現今天這樣的狀況,並沒有什麼可以感到奇怪的地方。因為,體制決定了這些企業在市場面前的無奈和無力,決定了這些企業必須經歷磨難才有可能步入新的發展軌道。反之,則被市場淘汰。

  事實上,按照市場規律,保定天威和二重集團,都早已具備了破産條件,可以實施破産。關鍵在於,它們又都屬於國有企業,二重集團還曾經是國家戰略性企業,更是中央直管的企業。讓這些企業破産,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確實比一般企業多。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從體制到機制,享受的都還是純國有企業的條件,甚至可以説是純計劃經濟制度下國有企業的條件。破産難度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而越是顧慮多,改革的推進難度也就更大,最終付出的代價也更多。

  必須看到,一些與兩家企業境況相似的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在這些年的改革中,邁出了許多實質性步伐,成為了股份制企業,因此大多情況良好。即便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帶給政府的負擔和壓力也沒有這麼大。而像保定天威和二重集團一樣的企業,就算現在能夠改革了,改革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以及面臨的員工安置等方面的壓力也要比以前大得多,僅債務處理可能就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關係,包括地區金融安全。

  保定天威和二重集團到底會出現怎樣的結果,還需要時間觀察。但從眼前的情況來看,兩家企業要想通過自身獲得重生機會的可能性不大,甚至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但是,依靠集團救助也希望渺茫。唯一的出路,就是能否通過破産重振、産業轉型獲得新的生機。而且不能再用現行體制去衡量破産重整工作,用所謂的國有體制去挽救兩家企業。如果這樣,不如一步到位——破産。

  眼下,正是改革的有利時機。可以肯定,在國有企業中,類似于保定天威、二重集團這樣的企業肯定不少。如何才能避免它們重蹈兩家企業的覆轍,不要再成為政府的拖累、市場的風險源,還是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進程,從體制和機制上切斷這些企業的風險源、提升它們的市場活力和競爭力。雖然這些企業面臨了很大的生存壓力,但是它們的技術、設備、人員等資源仍然具有許多民營企業所不具備的優勢,它們所缺的就是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體制和機制。一旦體制和機制的問題解決了,企業的活力就能得到釋放,競爭力也會大大提升,最終負擔也就可能變成正能量,成為新的發展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