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鮮電商欲借預售模式破局 擴張速度受限

  • 發佈時間:2015-09-24 09: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生鮮電商欲借預售模式破局

  渠道物流成本是橫亙于生鮮電商面前的一道難關。面對市場需求與供應的不平衡,生鮮電商品牌嘗試通過C2B(預售)模式破解成本困局。

  定制模式

  水果管家創始人李文憲日前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C2B縮短了供應鏈,降低了倉儲成本和損耗,用戶可以個性化定制自己喜歡的水果。果園農民也可從中獲得更多讓利。但與之相對的是,為滿足用戶個性化的産品及配送需求,C2B生鮮電商的擴張效率會降低。

  生鮮電商被視為電商領域的新藍海。傳統生鮮零售模式雖然利潤高但門檻也高。據了解,如本來生活、天天果園、沱沱工社等生鮮電商,物流重模式佔據了品牌運營很大一部分成本。如沱沱工社自建農場、平臺和自建物流,自營從生産到銷售再到配送。天天果園則在京東的鉅資注入下,逐步完善物流渠道。垂直類生鮮電商中,更多企業選擇與第三方物流平臺合作。

  C2B生鮮電商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生鮮零售倉儲高損耗的“堅墻”。C2B生鮮電商一米鮮CEO焦岳表示,傳統B2C生鮮零售模式通過批量採購,先把水果放置在倉庫,然後供給銷售。倉儲及配送過程中的損耗率達15%-20%。C2B模式通過預售,先了解用戶訂單量,然後以銷定採,庫存時間從20多天縮減至10-20個小時,損耗率控制在3%以下。

  在“最後一公里”配送方面,許鮮、鮮達網、一米鮮等C2B電商,均採用“自提點+到府配送”結合的模式,減少了物流成本。

  與線下水果零售模式相比,一款水果從果園到擺上水果攤,要經過3-4道經銷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會抬高售價。“我們採購水果的價格比批發商採購價高50%,售價卻更低。”李文憲稱,果園直接對接用戶,砍掉了多餘的經銷環節,不僅果農獲利更多,用戶也享有低價。

  速度瓶頸

  儘管C2B模式具備一定優勢,但也並非能成為生鮮電商的“救命稻草”。“生鮮電商市場競爭激烈,品牌需要打造差異化競爭概念,不僅要塑造獨有的健康形象,還要尋找特色優質水果的果園。”李文憲稱,在與果園洽談過程中遭遇過很多坎坷,很多時候需要三番五次去攻克。“創業之初是由三位聯合創始人去談,現在是專門團隊和每一個果園挨個兒去談。”公司最近與東留善固村的接洽是在一位鮮達網用戶的撮合下達成的。

  以第三方配送為主的模式壓縮了物流支出,但很難對商品進行品質的全程把控。一位從事水果銷售的人士透露,網購消費者對水果的品相有著很高的要求,一旦對水果品質不滿,或在退換過程中有了不愉快的體驗,都可能讓電商平臺失去用戶。因此很多生鮮電商不惜重金自建物流。李文憲還表示,C2B生鮮電商想做高黏性,需要把握標準化和個性化的平衡,這樣一來擴張效率會降低。

  關鍵在盈利

  生鮮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申銀萬國證券報告預測,2015年、2016年生鮮電商增速將分別為100%及75%,對應的年銷售額為521億元、911億元。歐睿國際4月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水果市場的銷量達到1.52億噸。

  不過,行業盈利也顯得頗為困難。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中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只有40多家實現盈利,收支達到平衡的企業約佔4%,大部分生鮮電商或者鉅額虧損,或者暫處虧損狀態。

  生鮮電商短時間內並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一米鮮的毛利可達25%,但凈利是負值,我們把更多資金投入供應鏈體系、行銷體系以及線上運營體系建設中。” 焦岳表示,當C2B生鮮電商形成規模時,可以憑藉由下游銷售數據指導上游果園生産,形成産業的以銷定採,屆時可優化資源配置。李文憲也表示,急速擴張也並不一定是好事,更該注重服務的品質。

  北京商報記者 李鐸 陳克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