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流域治出生態大畫卷

  • 發佈時間:2015-09-23 05:55:2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小時候,過蕓溪河很寬、水很清,我們常到河裏游泳,後來水質變得越來越差,大家都不願意去了。”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過蕓溪沿邊洪塘村村委會主任林燕和説,過去20多年,眼看著過蕓溪漸漸被污染卻一籌莫展。如今,她看到溪水一天天變清,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多年不見的白鷺都回來哩”。

  跟隨白鷺回來的,還有多年在外打工的遊子。從阿里巴巴辭職回村創業的陳及濱,開辦“有棵樹”民宿,還種植銷售多肉植物,現在月均收入超過2.5萬元。23名回鄉青年依託龍頭項目,成立花卉苗木、城市菜地、辣木、民俗文化、民宿、農家樂等6個行業協會,實現行業自律。“龍頭項目+行業協會”的路子走得紮實,吸引了500人進入現代都市農業就業創業。

  與污水同步消失的是污染的企業和落後的生産生活方式。過蕓溪畔的東孚鎮號稱“中國瑪瑙之都”,257家瑪瑙加工廠聚集於此形成了中國最大的瑪瑙加工貿易基地。但加工過程中産生的廢水、殘渣也成為流域最大的污染源。如今,在政府的引導下,233家污染企業主動搬遷,24家污染企業停産,為過蕓溪水質提升奠定了基礎。

  養殖業過去也是當地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但也容易産生污水、臭氣等污染。如今,廣大養殖戶響應號召,關閉豬、鴨等養殖場,轉而投向農家樂、鄉村遊等産業。同時,他們積極踐行生態環保理念,已經有16家農家樂主動建起污水處理池,推廣生態沼氣池迴圈利用模式。

  水凈了,天藍了,過蕓溪小流域一幅“百姓富、生態美”的動人畫卷正徐徐展開。過蕓溪的生態恢復,得益於廈門市開展的以“五位一體”綜合發展為目標的小流域綜合治理。

  “小流域治理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農田整合和水利建設,也不是簡單的截污,而是區域環境的綜合系統治理,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由物及人,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領域,形成區域生態系統的良性迴圈。”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王蒙徽表示。

  在這種思路的指引下,廈門市小流域治理堅持生態發展理念,促進生産生活方式同步提升,探索實現“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的新路徑。機制上,充分利用“多規合一”,打破部門分割,以水系為脈絡、以問題為導向,全面統籌各部門系統推進各條流域的山、水、林、田、路、村莊等綜合治理。同時,統籌生産、生活、生態,一手抓整治、一手抓發展,既控源截污、又美化綠化,帶動改善流域居民生産生活條件,真正實現“水清、岸綠、景美、民富”的目標。

  廈門市還把小流域綜合治理作為實踐共同締造和實現“五位一體”發展的重要平臺載體,統籌推進小流域環境整治、産業發展、百姓致富和社會治理。特別是運用共同締造的理念,變“以政府為主導”為“以政府牽頭、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多元治理格局,充分發揮群眾、社會組織、志願服務等的作用,贏得了市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援,實現公眾智慧“最大化”。廣大群眾積極轉變生活習俗和生産方式,主動參與小流域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外出打工者也紛紛返鄉創業,成為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經過6個多月的試點,廈門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已經在集美區後溪、海滄區過蕓溪取得成效,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下一階段,廈門將把小流域綜合整治工作範圍擴大至全市,按“一年一溪(段)”的總體安排加快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力爭在3年內基本完成全市9條溪流的綜合治理,早日將廈門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典範城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